中美科技戰持續升溫的背景下,中國國產半導體設備巨頭「新凱來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新凱來」)周二(14日)於深圳舉行的「2025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灣芯展)上,高調亮相並發布多項國產晶片技術突破,並聲稱已打破美國的壟斷。「新凱來」此次展示的技術涵蓋晶片設計、製造與檢測等多個環節,象徵中國正加速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尤其在美國持續封鎖的壓力下,展現國產替代能力。
由華為研究部變身成晶片巨企
「新凱來」成立於2021年8月,註冊資本高達15億元人民幣,由深圳市重大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透過全資子公司控股,隸屬深圳國資委旗下的戰略性新興企業。其前身可追溯至華為2012實驗室的「星光工程部」,該部門原本負責華為內部半導體設備研發,核心團隊成員和關鍵技術均源自華為。2022年,在美國加碼對華晶片封鎖的背景下,這支數千人團隊獨立成軍,正式成立「新凱來」公司,肩負打造100%國產化半導體設備鏈的國家任務。截至2025年8月,公司員工已超過10,000人。作為一家半導體全產業鏈的平台型設備公司,「新凱來」不僅專注單一工序環節的技術突破,更致力於提供全流程設備矩陣。
其主要子公司涵蓋國產晶片自主研發的多個關鍵範疇,包括:「上海宇量昇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0%)」專注光刻機研發,聚焦晶片製造的核心曝光技術。「萬里眼科技有限公司」專攻量測與檢測設備,如示波器和頻譜儀,用於晶片性能驗證和可靠性測試。「啟雲方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開發,涵蓋晶片設計的原理圖和印刷電路板(PCB)工具。 這些子公司延續了「新凱來」的國資背景和華為技術,共同研發中國自主半導體設備生態,涵蓋從設計、製造到封測的全產業鏈環節。
「新凱來」實現囊括半導體全產業鏈的國產化
「新凱來」在成立短短三年內,已成功生產13類關鍵產品,從傳統優勢領域如刻蝕,擴展到薄弱環節如原子層沉積(ALD)和量測檢測,實現囊括半導體全產業鏈的國產化。
在深圳「灣芯展」上,「新凱來」及其子公司發布了多項技術突破,包括:
「啟雲方發布兩款EDA設計軟件」:這兩款軟件擁有完全國產自主知識產權,專注於電子電路設計的原理圖和PCB工具。簡單來說,EDA軟件就像晶片設計的「繪圖板」,用來規劃電路圖和佈線。這些軟件在關鍵指標上達到業界一流水平,產品性能較行業標杆提升30%,硬件開發周期可縮短40%。這意味著中國工程師能更快、更高效地設計晶片,降低對美國Synopsys或Cadence等外國軟件的依賴。
「萬里眼發布新一代超高速實時示波器」:這是一款用於晶片測試的儀器,能將國產示波器性能提升500%,貫穿晶片設計、製造到封測全鏈條。通俗講,它就像「晶片的聽診器」,能精準檢測電信號,幫助提升晶片良率和可靠性。
其他展出設備:包括光學檢測BFI產品「岳麓山」、物理與X射線量測設備XPS「赤霞山-XP」、刻蝕產品ETCH「武夷山」、擴散產品EPI「峨眉山」和RTP「三清山」、薄膜產品PVD「普陀山」及ALD「阿里山」、CVD「長白山」等十多項自主研發技術和設備。這些設備涵蓋晶片製造的曝光、沉積、清洗和檢測等核心工藝。
「新凱來」的技術打破美國壟斷
外媒指「新凱來」的技術突破的意義重大,彌補了中國在晶片設計和製造工業軟件的「真空」,特別是EDA軟件長期被美國壟斷,導致中國企業在先進製程上受限。象徵中國實現國產晶片自主生產的關鍵一步,能滿足大量非尖端產品(如消費電子、民用設備)的量產需求。此外,在美國持續封鎖的背景下,這有助突破「卡脖子」瓶頸。例如,宇量昇的28奈米DUV光刻機已進入中芯國際試量產,一旦成熟,全球95%以上的晶片都能實現國產化。綜合而言,這不僅提升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韌性,還能降低成本、加速創新,吸引中東和東南亞等新興市場客戶。
發布規模與產業鏈完整性
「新凱來」此次一口氣展示6大類31款國產晶片產業鏈設備,涵蓋光刻、刻蝕、薄膜沉積(PVD/CVD/ALD)、外延生長、清洗、量測檢測等八大工序。外界關注這些技術能組合成100%國產晶片的產業鏈,而「新凱來」稱,公司定位為全流程供應商,已從前道工藝(如光刻)延伸到檢測環節,公司客戶包括中芯國際、華虹集團等頭部晶圓廠。雖然在極紫外光(EUV)等頂尖領域仍落後荷蘭ASML,但已形成自主生產線,足以支撐民用和中低端晶片的完整生產線。
業界人士指出,這標誌中國半導體從「跟跑」轉向「並跑」,尤其在非軍事應用上,能快速「落地」量產,並價廉物美。
從低調到高調:中美科技戰中的戰略考量
成立以來,「新凱來」作為深圳國資委企業,一直保持低調姿態,以規避美國制裁風險。2024年,它曾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促使公司「極之低調」聚焦內部研發,避免高調曝光。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升級的敏感時刻,突然轉向高調,一次過向全球發布6大類31款國產晶片產業鏈設備,CNN、NPR等外媒分析,「新凱來」的亮相被視為中國人向美國「秀肌肉」策略,以高調展示科技國產化成果,增強中美談判議價籌碼。
日本經濟新聞的評論指,「新凱來」的技術突破不僅是產業事件,更是地緣政治的縮影。隨著中美領導人會晤臨近,這高調舉動可能引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塑,更展現中國半導體自主化將繼續加速,但也可能招致美國的進一步反制。
《追光者》記者溫曉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