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中美貿易摩擦再度升溫後,雙方高層及意見領袖相繼釋放積極信號,顯示緊張局勢出現緩和跡象。美國總統特朗普、財長貝森特中國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的最新表態,成為焦點。特朗普透過社群媒體強調「美國希望幫助中國,而不是傷害它」,而胡錫進則預測特朗普的「100%關稅威脅」僅是「瞎嚷嚷」,中美達成階段性協議的可能性更高。這一轉變發生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即將舉行之際,市場及外國傳媒、國際觀察家普遍認為,雙方正試圖避免全面對抗,轉向談判軌道,但卻各自「亮劍」,試圖在最高領導人會晤前,爭奪籌碼、主導談判。
|貿易戰升溫後的快速降溫
中美貿易爭端在本月上旬急劇升級。10月9日,中國商務部宣布加強稀土等關鍵物項出口管制,適用範圍涵蓋全球,引發美國強烈反彈。特朗普隨即於10月10日宣布,從11月1日起對中國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0%關稅,並對「所有關鍵軟件和技術」實施出口管制。更在社群媒體上抨擊中國的稀土管制為「敵對行為」,並表示「沒有理由」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這一連串動作導致美股三大指數10月10日集體收跌,道瓊工業指數下跌1.9%,納斯達克指數重挫3.56%,標普500指數下滑2.71%。熱門中概股如蔚來、金山雲等更暴跌逾10%。
然而,僅隔兩天,局勢出現戲劇性轉折。10月12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回應記者提問時強調,「中國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只要是用於民用用途的、合規的出口申請,都可以獲得批准,相關企業無須擔心。」這一表態被視為中方釋放的善意,試圖緩解國際供應鏈擔憂。同時,特朗普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發文稱:「不用擔心中國,一切都會好的!我非常尊敬的習近平主席只是遇到了一個小挫折。他不希望自己的國家陷入蕭條,我也一樣。美國想要幫助中國,而不是傷害它!!!」這番話被解讀為特朗普的「軟化」立場,避免將貿易戰推向不可控邊緣。
10月13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霍士商業新聞網(Fox Business Network)採訪時進一步確認降溫信號。他透露,中美雙方在週末進行了「實質性的溝通」,「我們已經大幅緩和了緊張局勢。」貝森特表示,特朗普已表明關稅措施將推遲到11月1日生效,並強調特朗普與習近平的會晤「計劃仍將繼續有效」。這與特朗普早前的「取消會晤」威脅形成對比,顯示美方內部可能已達成共識,避免在APEC峰會前全面攤牌。
|胡錫進的預測與中方態度
在中國國內,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的評論也成為降溫信號的重要一部分。10月13日,胡錫進在微信公眾號發文《老胡大膽預測:特朗普對華100%關稅就是瞎嚷嚷》,分析稱特朗普最需要向美國選民展現「勝利」,若能達成協議,他的「贏學」將充分發揮。胡預測,將中美拉回4、5月高關稅貿易戰的可能性不高,中美達成階段性貿易協議的可能性更大。胡錫進強調,「APEC會議之前的這段時間是中美各自亮籌碼、掰手腕的階段」,但「中國的主動權會不斷增加」,且雙方衝突完全失控的可能性不大。這番樂觀預測反映了中方對談判的信心,也緩解了國內市場的恐慌情緒。
追光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