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官立小學周一(3日)向家長發通告,批准小二至小六學生在校內測驗及考試使用簡體字,通告指安排「旨在為內地背景或習慣使用簡體字的學生提供更友善評核環境」。捍衛粵言的組織「KongHub」創辦人陳樂行向《追光者》指出,校方或受壓於新移民家長,希望學生用簡體字作答獲得優勢。
有讀者昨向教育平台「教育刺針」爆料,指沙田官立小學發出特別通告,將「在校內測驗及考試中,接受學生使用符合國家語言文字規範的正規簡體字作答」,安排適用於「內地背景或習慣使用簡體字的學生」。通告更表示該決定是為了照顧學生背景日趨多元的學習需要,並參照教育局和考評局對公開考試的相關指引。
捍衛粵言的組織「KongHub」創辦人陳樂行分析,近年小學考試准許學生以簡體字來作答漸趨常見,甚至已成為一個普遍現象。作為一位小學補習老師,他留意到不少香港小學生近年大量接觸中國的流行文化,「所以他們都會有一些混淆的情況,他們習慣了有時想不到字怎樣寫,就會寫簡體字」。
校方或受壓於新移民家長 冀用簡體字作答獲優勢
他指出,這現象不只發生在中國出生的學生身上,即使已來港數年甚至在港出生的學生,亦有出現混淆使用簡體、繁體字的情況。通告指此舉為中國背景的學生提供更友善評核環境,他認為校方或受到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家長壓力,「你見到小紅書都經常有家長說,要爭取用簡體字考試」。
他續指,校方明顯因為有一些新移民的家長「撐腰」,為了迎合一些不懂繁體字的學生,尤其是新移民學生,「可能他們覺得不懂繁體字是劣勢,但他們不去學繁體字,反而希望以簡體字作答,獲得一個優勢」。
雖然通告指明參照教育局和考評局對公開考試的相關指引,事實是香港教育局及考評局從未發出任何指引容許小學階段的測考以簡體字作答。考評局「不扣分」原則僅適用於中學文憑試(DSE)評核,並未指適用於小學校內考試。他認為,校方將此錯誤資訊包裝成「根據教育局指引」,明顯是誤導家長。
涉事小學昨晚回覆媒體表示,接受學生使用規範的簡體字是校本決定,「主要出於對學生福祉的考量,並無意圖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
組織呼籲公眾去信教育局 要求局方調查事件
事件在過去一天迅速發酵,陳樂行認為教育局應及早向公眾強調,局方出版的《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及《常用字字形表》明確規定,繁體字為小學教學及評核唯一正規字體。
他亦在「KongHub」社交平台呼籲社會各界去信教育局,投訴沙田官小違反違反教育局指引,強迫家長接受非本地學生用非本地語文評核,造成嚴重不公。投訴信要求當局主即展開調查,要求該校提供制定通告的依據;公開聲明當局從未授權小學階段容許學生以簡體字作答;向校方和校長作出行政指道或紀律處理;重申繁體字為香港教育體系唯一字體。
截至今(6日)早,他表示反應頗熱烈,估計約有過百人支持,「見到很多家長群組也有廣傳信件範本」。
教育局回覆傳媒查詢指出,政府的教學語言政策未變,是否容許學生在測考或練習用簡化字,視乎校本教學實况決定,不能一概而論。局方又稱不論學生背景,同樣需學習繁體字,以便溝通傳意,融入香港社會,倘學生未學繁體字,學校定必支援照顧他們過渡時期所需。
當局強調,已提醒校方須持續檢視和優化校本評估政策,如有改動須作全面諮詢及向持份者作充分解說,協助家長明白有關安排。
事件對香港文化開不良先例
在公開考試中准許使用簡體字作答,過去一直備受爭議。陳樂行指出,這次事件對香港文化開了一個很不良的先例,若官方小學亦宣布批准用簡體字作答,他擔心不同政府部門或機構會上行下效使用簡體字,「隨着新移民不斷流入香港,我們的教育制度就遷就他們。我相信可能10年之後,使用簡體字的情況在香港會變得愈來愈普遍」。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0 月 26
- 2025 年 10 月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