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初再度入主白宮,他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後舉行三次中美元首通話。從中國官方新華社公布內容來看,習近平在最新一次也即是周一(24日)的通話中前後提及台灣三次,也是三次習特通話中,習提及台灣最多的一次,顯示習近平周一與特朗普的通話,重點在台灣, 也意在台灣。
習在是次通話中據報向特朗普提到「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重要組成部份」。特朗普則稱跟習進行了一次非常好的通話,但無提及兩人有談到台灣。台灣總統賴清德沒有直接回應最新一次特習通話。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指,不管是二戰時期文件或後續聯合國決議,均無涉決定台灣的政治地位,批評「中方的不實敘事,無法改變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事。」
美中就「台灣地位未定論」的角力早已爆發連場暗戰,當中主軸就是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詮釋戰,中方近兩個月明顯處於守勢、劣勢。
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爆詮釋戰
早在美國拜登政府時期,美國眾議院前年7月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表明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不過,美國參議院未在該屆國會議期內完成相關立法程序。
然而,有關倡議翌年在國際社會重新獲得動力。跨國議會組織「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去年8月在台北舉行峯會,通過典範決議,指2758號決議原文,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但沒有提及台灣、沒有主張中國對台主權。澳洲參議院、荷蘭國會以及歐洲議會之後通過相關議案,向2758號決議中方詮釋版說不。
習拋「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反擊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見勢色不對,今年3月全國人大、政協會議期間拋出「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重要組成部份」,反駁國際社會對中方詮釋版的質疑,重申「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習兩個月後訪問俄羅斯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亦高舉「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指《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文件確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美國眾議院同月無異議通過《台灣國際團結法案》,為立法重新注入動力。美國在台協會(AIT)今年9月就第54屆太平洋島國論壇未邀請台灣出席等爭議,公開挺台,是特朗普再度上台後壓倒中共史觀即「台灣是中國一部份」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國在台協會轟北京試圖扭曲歷史文件
AIT當時炮轟中國試圖扭曲《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舊金山和約》等歷史文件,試圖支持其脅迫台灣的行動,批評北京的敘事是錯誤的,指這些文件沒有決定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
習近平與特朗普上月底在南韓召開2019年以來兩人首次峯會,特朗普會後表示,兩人未談及台灣問題。
約一星期後,視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為恩師的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日本國會提出「台灣有事論」,指一旦中國派遣軍艦封鎖台灣及菲律賓,即使未有對日本自衞隊發動攻擊,已經可能對日本構成存亡危機,暗示日本自衞隊可行使集體自衞權,介入台海危機。北京怒不可遏,發動連場文攻武嚇,甚至煞停入口日本水產,高市仍然企硬,拒絕撤回。
在這種「劣勢」下,習周一和特朗普通電話,當面向特朗普推銷「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重要組成部份」的論點。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1 月 14
- 2025 年 11 月 19
- 2025 年 11 月 21
- 2025 年 11 月 25
- 2025 年 11 月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