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上星期以維護國家安全及利益為由,突然宣佈大幅收緊管制稀土出口,引起西方各國極大反彈。彭博社報道指,中方舉動如同向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送上大禮,令原本因為關稅戰而導致關係緊張的美國與西方傳統盟友,又重新站在同一陣線。雖然中共智囊試圖解釋措施只針對配合美國的國家,但有經濟學家相信今次最終輸家會是中國。
中國商務部於上星期四(9日)發表公告稱,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決定對帶有中國來源成分的稀土材料、產品及相關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具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能技術更要逐案審批。新管制措施引起西方各國反彈,今個星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會議上,多個國家財長均表達關注。
日本財相加藤勝信呼籲七國集團(G7)要團結一致應對中國舉動,德國財長克林拜爾(Lars Klingbeil)則表示 G7 要商討共同行動,以針對性措施回應中國。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周二(14日)在丹麥出席歐盟部長級會議時亦指中國的限制措施毫無道理及令人擔憂,會跟美國等 G7 夥伴保持密切聯繫。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也會於下周一(20日)訪美,商討關鍵礦產供應鏈的安排。
美國財長暗示正跟西方盟友重新形成聯盟
彭博社報道指,各國政府都希望令礦產供應更多元化,形容現時西方各國的反應,跟半年前特朗普重返白宮初期大打關稅戰令到美國與西方關盟友關係緊張,形成鮮明對比。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亦向傳媒暗示美國與與西方盟友形成新的同盟,指美國正跟「歐洲盟友、澳洲、加拿大、印度、亞洲民主國家」磋商,全面回應中國。
中方連日來不斷為管制稀土出口措施「洗白」,聲稱是回應美方早前的擴大出口管制,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周四(16日)在北京接見美國蘋果公司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時,指責是美方先出手破壞雙方經貿談判氣氛。中共智囊、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接受彭博社訪問時,指新管制措施主要針對加入美國制裁行動的國家,如跟中方保持良好貿易關係,是不會受到影響。他向《紐約時報》表示,中方強力舉措是要提醒特朗普約束手下的對華「鷹派」官員,不能讓他們破壞中美關係,同時向國內人民展示當面對挑釁時,中國有足夠力量捍衞國家利益。
不過,西方社會普遍似乎跟中方看法不同。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主任孫韻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認為,今次中國錯判形勢,「全世界看到這些規定都感到震驚,認為這是一種過度反應」。北京經濟諮詢顧問「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副主任貝多(Christopher Beddor)向彭博社指出,中方出手力度過猛,「若中方干擾全球稀土供應鏈,將予人一種北京無故向多國施壓的印象」。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一旦各國多元化開拓資源,最終蒙受巨大損失的會是中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