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京西賓館正式開幕,為期四天。此次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討論並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同時部署未來5年全國經濟工作。約370名中央委員出席,會議閉門進行,預計閉幕後發布公報,會議內容或於數日內公布。作為銜接「十四五」與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關鍵會議,本屆四中全會備受全球關注,尤其在中美貿易戰升溫及中國經濟面臨挑戰的背景下,外界期待中國釋放提振經濟、強化科技獨立自主的信號。
本屆四中全會的看點:人事變動及「十五五規劃」
本屆四中全會的最大看點在於人事調整與「十五五規劃」(2026-2030年)的審議,這是中共歷史上首次將五年規劃建議提早一年在四中全會討論,而非慣常的五中全會。以往「五年規劃」多由五中全會審議,本屆破例提前,反映中國當前面臨的經濟困境及外部壓力,需要及早制定中長期發展藍圖。
填補17名中央委員空缺、軍方佔多數
在人事變動方面,全會預計將確認至少10多名中央委員的處分及遞補,其中軍方高層落馬案佔多數,自中共二十大以來,已有17名中央委員或候補委員辭職或落馬,包括原外長秦剛、原國防部長李尚福等。近期,國防部宣布對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等9名高級將領立案調查並開除黨籍軍籍,其中1人為政治局委員、8人是中央委員。
這導致中央軍委7席僅剩4席,政治局委員也從24人減至23人,會議可能增補現國防部長董軍等成新成員。此外,地方官員如農業農村部原部長唐仁健、山西原省長金湘軍等也涉案,總缺額達12人,創下近年紀錄。外國傳媒普遍分析,此輪軍隊清洗反映習近平強化軍權,但也引發內部不滿傳聞。
提前「十五五規劃」應對經濟危機
「十五五規劃」則聚焦高質量發展,規劃將應對經濟下滑、房地產低迷、消費疲軟及中美科技戰,目標維持5%左右的經濟年增長,及推動內需、化解債務、促進就業。重點領域包括科技獨立自主(AI、半導體、量子)、產業轉型(綠色、數字經濟、新能源汽車、光伏)、外交開放(一帶一路、拉攏全球南方國家)。官方傳媒評論指,這是中國進入「關鍵五年」的戰略部署,旨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
官媒不斷為四中全會造勢
中國官方媒體如Global Times(《環球時報》英文版)、新華社、財新網,則樂觀評論全會將注入全球正能量。Global Times社論稱,世界期待全會帶來好消息,中國以五年規劃傳遞信心,應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貢獻穩定性。新華社強調,全會為未來五年擘畫藍圖,確保現代化進展,總結「十四五」成就如產業升級、創新驅動。財新網分析,「十五五」主線為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共享增長,面對複雜形勢,全球供應鏈重構以安全為主,需關注經濟增速、社保改革表述變化。而《人民日報》早前連續發文回應「唱衰論」,強調中國經濟「勢在向好」,具備產業體系優勢。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0 月 23
- 2025 年 10 月 23
- 2025 年 10 月 18
- 2025 年 10 月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