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抗議事件有持續上升的現象,最新數顯示今年7月至9月有1,392宗抗議事件,比去年同期增加45%。有國際組織分析,學校逐漸成為抗議活動的常見地方,這些抗議的原因包括拖欠薪資福利、學校關閉或合併等。另外,「威脅跳樓」的抗爭模式也有惡化現象,業主和商家使用這種抗議手段的頻率顯著上升,「民眾對2025年整體經濟的不滿情緒顯著上升,促使不同族群嘗試更具風險的抗議方式」。
美國非牟利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旗下的「異言網」(China Dissent Monitor)近日發表新一期中國抗議活動監察報告,在今年第三季度即7至9月,中國有1,392宗抗議事件,較去年同期增加45%,這也是連續第六個季度出現增長。
報告指,本季大部分抗議由工人(38%)、業主(29%)和村民(15%)主導,其餘則由家長、學生、宗教少數群體等發動。而發生最多抗議事件的省份是廣東(17%),其次是河南(11%)、湖南(8%)。
中國整體經濟下行導致民眾不滿激增
值得留意的是,學校逐漸成為抗議活動的常見地方。報告分析,由於中國整體經濟下行導致民眾的不滿激增,而教育機構似乎也無法倖免。自2022年6月至今,各級學校及地方教育部門共遭到168次抗議。從2023年及24年平均一年40宗抗議, 增加到2025年的87宗。抗議原因包括拖欠薪資福利、學校關閉或合併等。
針對教育機構的抗議者可分為三類,據「異言網」2022年6月有記錄以來,超過一半是向學校索取工程款項的工人,共99宗;其次是因學校倒閉或合併而抗議的家長(41宗);及教職員索取薪資福利的抗議則不到五分之一(28宗)。
報告指出,可能因害怕危及其職業生涯或社會地位,教職員不常參與抗議,其抗議事件的紀錄相對較少,卻能反映學校財務困境。2022至2023年間,至少發生3宗數百名教職員靜坐或罷課討薪事件。
報告提及因為中國地方政府財政面臨壓力,部分地區教育經費被挪用、截留或虛報,即使中央增加教育資源投入,也未完全解決資金問題。今年8月底至9月初一周內,廣東、河南及山西共發生8宗鄉村小學關閉式合併的抗議,其中5宗在廣東。
校園安全也是另一抗議重點,報告說自2022年9月以來,中國至少23個省或地區、73個城市發生128宗相關抗議,多集中在霸凌、教師虐待、食物安全及學生自殺問題,例如今年8月四川江油市校園霸凌事件引發當地大規模街頭示威,高喊「反對霸凌」和「還我民主」等口號。不過報告指,超過半數的類似校園抗議事件也遭到政府壓迫。
「威脅跳樓」集中於廣東
另外,異言網記錄到愈來愈多人使用「威脅跳樓」的抗議模式,抗議者站或坐在屋頂或其他高處邊緣以抗議所遭受的不公。從2022年6月截至目前共發生的307宗同類事件,平均每月的發生率較同期上升約4倍,反映問題有惡化趨勢,當中以深圳最高,全部由工人發起,共43宗佔比14.5%,其次佛山、鄭州及東莞也是14宗。報告說原因雖未明確,但可能與2010年富士康深圳工廠多名工人在惡劣條件下相繼跳樓事件有關。該事件引起國際關注,也使「威脅跳樓」成為中國工人表達極端不滿與絕望的重要象徵。
報告指幾乎所有這類用威脅跳樓方式抗議的焦點都與經濟訴求有關,例如拖欠工資或爛尾樓等問題。過去,威脅跳樓幾乎是工人專用的抗議方式,而今年異言網發現,業主和商家使用這項抗議手段的頻率顯著上升,甚至在今年6月和7月的案例中,其相關威脅跳樓事件數比工人還多。他們估計這種抗議形式獲得廣泛關注,從而促使其他群體效仿;亦可能因為「民眾對2025年整體經濟的不滿情緒顯著上升,促使不同族群嘗試更具風險的抗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