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副國安顧問柯林斯(Matthew Collins)表示,他在中共間諜案中前後提交的3份證供,雖然未能按控方要求將中國標籤為威脅,但認為實際上供詞已指出中國在經濟、民主制度及網絡基礎建設等多方面都對英國構成威脅。他表示在今年9月3日跟控方開會時才首次得悉可能撤控,對案件最後被撤銷感到驚訝及失望。不過,皇家檢控署(CPS)就指早在8月中,已向柯林斯表達其供詞沒有將中國定義為威脅的疑慮。
由上下議院議員組成的國家安全戰略聯合委員會,周一(27日)下午舉行聽證會跟進中共間諜案撤控事件,個別關鍵官員包括刑事檢控專員柏堅遜(Stephen Parkinson)、副國安顧問柯林斯均有親身出席。柏堅遜在聽證會上重申,案件被撤銷的關鍵,是因為政府不肯將中國定義為國家安全威脅,直言令「所有渠道都被封死」。
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於本月中同意公佈柯林斯的3份供證,輿論其中一個焦點,是柯林斯在今年提供的第二、三份供詞,除了提到英國政府希望跟中國維持正面的經濟關係,並引用了工黨政綱提倡的「3C原則」(co-operate 合作、compete 競爭、challenge 挑戰)。不過,柏堅遜指相關內容並非令案件撤銷的原因,而是因為缺乏所需證據,因為法律上要求證明中國是敵對國家,但控方卻沒有足夠證據去支撐這核心論點。
柏堅遜強調即使案件有陪審團,他們也沒辦法在現有證據下被正確引導得出中國對英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結論。一同出席的首席皇家法律顧問 Tom Little 指出,基於控方手上證據不足,辦方隨時可提出毋須答辯(no case to answer),案件根本無機會進入陪審團審理階段。
指供詞加入工黨「3C原則」是按警方要求
柯林斯出席聽證會時,表示對案件撤控感到失望及驚訝,強調雖然無法按控方要求,在供詞中將中國定義為威脅,因為案發時執政的保守黨政府並無將中國定義為威脅,但他認為自己提供給控方的3份供詞,已多方面指出中國對英國的經濟、網絡基礎建設及民主制度都構成威脅。他又稱原本預期接受證供盤問時,可更具體講述中國在各方面的威脅情況。他承認控方曾向他表明,希望他能在供詞中使用更精確的措辭用字,但他強調自己只能根據案發時保守黨政府的政策提供證據。
英國傳媒連日來都將案件撤控的關鍵焦點之一,放在9月初的政府內部會議上,質疑柯林斯有否受壓不再擔任案中證人,其中被指立場親中的國安顧問鮑威爾(Jonathan Powell)的角色尤其關鍵。不過,柯林斯在聽證會上表示,沒有跟鮑威爾討論過案件細節,只曾向對方提及自己會做證人,強調沒有受過任何壓力。
至於柯林斯在今年補充的兩份供詞提供到工黨對中國的政策立場,他則稱是按負責案件的警方反恐部門要求加入有關內容,以反映工黨政府的政策立場。他又認為,無論工黨政府或保守黨政府,對中國的立場均沒有太大差異,可能在政策的用語上不同,但都是希望跟中國保持接觸。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0 月 16
- 2025 年 10 月 16
- 2025 年 10 月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