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釜山高峰會議暫時刹停了近期不斷下滑的中美關係,給兩國以及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在這次峰會上,雙方均作出各自能夠承受的讓步,因而也取得各自所需的東西,勉強可以說是雙贏。特朗普形容會晤結果是十分之十二(twelve out of ten),中共媒體也高度讚揚這次會晤,一改過去多年來的戰狼姿態。
國際輿論早就在分析這次峰會雙方的得失,這方面資料十分豐富,筆者毋庸在此贅述。誠然,從戰術層面看,這次雙方是打成平手。但是如果我們從戰略層面看,則必須指出,這次美國是單方面作出巨大的讓步,而中共幾乎沒有任何相應的戰略層面的讓步。何以故?為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得比較特朗普與習近平先後兩次會晤的內容。
美國最初要求中國落實WTO承諾
今次是特朗普與習近平第二次高峰會議,上一次是2018年二十國集團在阿根庭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上見面。當年特朗普對中共提出的要求,是要中共履行它在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時對整個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當年中共「入世」時,曾經信誓旦旦地承諾要把中共的計劃經濟體制逐步改革為市場經濟體制,並以此為由要求WTO 給與15年的過渡期,在此過渡期內,繼續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享受西方發達國家給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稅優惠。但是15年過後,中共的經濟體制依然是以「計畫為主、市場為輔」,繼續限制西方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在違背WTO承諾的基礎上,中國佔盡西方自由市場的優點,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特別在中美貿易上,中共的違背承諾造成美國出現巨大的逆差。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美國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逆差從2001年(即中共入世後第一年)的281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即第一次特朗普與習近平會晤的時間點)的3233億美元。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對中國大陸逆差從2001年830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4192億美元。無論根據中共自己的統計或是美國的統計,這個貿易逆差都是美國無法長期接受的。
特朗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要求中共履行「入世」時對美國及整個國際社會的承諾開放中國大陸的市場。在他的壓力下,中共官方新華社發表下述報導:2018年12月1日,兩國元首討論了中美經貿問題並達成了共識。特朗普和習近平同意立即就中國的結構改革開始談判,包括強迫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路入侵和通過網路盜竊以及服務業和農業。如果高通收購恩智浦的案件再次提交,中方對批准這項此前未獲批准的交易持開放態度”。
請注意,這裡的關鍵詞是「中國的結構改革」,換言之,美方是要求中共改革其經濟體制,使其符合當年中共“入世”時所作的承諾。這個要求,頂多是「糾錯」,並不過分,因為這原本就是中共當年所答應的。
經過一年多的磋商後,兩國在2020年1月15日簽署了正式的《中美經濟貿易協定》,其中有幾條涉及改革中共的經濟體制的,包括:
- 雙方企業可以自由進入對方市場,並且進行公開、自由的營運;技術轉讓和技術許可按照市場原則自願進行,政府不支援、指導自然人或者企業開展扭曲競爭的,以取得技術為目的的對外投資。雙方收購、設立合資企業時,不得強制對方轉讓技術;不能通過行政管理、行政許可等要求,強制對方轉讓技術;雙方不得將轉讓技術或者使用對方技術作為市場准入的條件;雙方保持行政管理、行政許可透明,在行政監管審查過程中對企業敏感技術資訊保密;雙方保證對對方企業的執法透明、公平等。
- 雙方都要尊重對方貨幣政策自主權。雙方承諾不以價格競爭目的貶值本幣。
- 根據協定,中美雙方將在銀行、證券、保險、電子支付等領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視的市場准入待遇。
中共喜出望外,高度讚揚此次峰會
這些都不是美國額外提出的要求,而是中共當年「入世」時在其承諾書上清清楚楚寫下的。美國不過是用「中美貿易協定」的形式重新要求中共切實執行它自己曾經作出的承諾而已。當然,隨著特朗普的任期被拜登中斷後,這些正式的貿易協定也就付諸東流沒有被執行。這是特朗普第一次與習近平見面時他的堅持:改革中國的經濟體制。
今次兩人第二次見面,特朗普隻字不提改革中國的經濟制度,不再要求中共履行其「入世」承諾,實際上就是讓了一大步,莫怪乎中共喜出望外,高度讚揚此次峰會。
特朗普這次為什麼不重提上次達成但沒有落實的協定呢?他是否忘記此事呢?顯然不是。根據《經濟學人》的報導,特朗普團隊中有人提醒他要與中共達成「大戰略協定」,即中國承諾改革國家資本主義體制,以換取美國放鬆打壓(見Economist:Why China is winning the Trade War, Oct 23, 2025)。可見得,並不是他忘記了,而是他選擇不再提及改變中共經濟體制的問題。所以筆者認為,這是他對中共作出的最大的讓步:不去挑戰中共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