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之一中國工商銀行(下稱「工行」)發生嚴重系統事故,大批中國用戶在手機App登入後,發現名下所有存款、理財產品等資產數據全數清零,但信用卡欠款、個人貸款金額分文不變,擾攘約兩天才恢復正常。有用戶「身體最誠實」,馬上將存款轉往外資的滙豐銀行。
工行這場「財富消失術」鬧劇上周三(10月29日)晚上開始陸續出現,河南有用戶外出消費準備付款時,發現銀行卡內10多萬元存款「瞬間歸零」,嚇到馬上報警求助,App顯示回復正常後,他馬上將存款轉往滙豐銀行和招商銀行。浙江亦有網友表示,在工行購買的基金突然被清空,帳戶餘額由3800元變成零。
其他用戶同樣拍片講述經歷,有人批評事件荒謬之處,在於系統故障具「方向性」,App的存款一夜消失,但欠款數目卻絲毫未變。有網民更一針見血地表示,存款清零反映銀行的借貸和存款系統可能是獨立運作,「你欠銀行的錢永遠逃不掉,但你在銀行的存款卻未必有保障。」有網民建議改買保險櫃收藏現金。
工行強調用戶實際資金「不會有甚麼變動」
其他網民則認為「銀行可以故障,但是信任不能清零」;有網民甚至指,「你以為只有工行會出問題,但所有銀行都可能遇到類似情況。」一名男士冷靜地計算,工行作為「宇宙第一大行」,若所有帳戶都出現誤差,累積起來就是天文數字。
針對系統大當機,工行客服上周四(10月30日)曾將事故歸咎於「App內金融資產數據顯示延遲」,並強調用戶的實際資金「不會有甚麼變動」。廣州抖音網紅「玲總」則提醒用戶自保,除了將資產分散配置,也不要過度依賴虛擬數據,每月應親身到櫃檯打印流水帳單,強調白紙黑字才是最實在的保障。
其他值得留意的是,工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與郵儲銀行,9月底曾宣布廢除監事會,監事會原有監督職權,將轉由董事會轄下的審計委員會承接。雖然缺乏監管制衡,但六大銀行認為此舉符合最新法律法規,旨在簡化理層級、降低營運成本,並提升決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