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總統蔡英文到訪歐洲,在德國柏林圍牆倒下36周年之際,出席首屆「柏林自由會議」(Berlin Freedom Conference)並上台發言。蔡英文表示,全球民主體制正受到前所未有威脅,不點名指中國透過灰色地帶作戰與軍事演習,試圖令台灣人陷入恐慌。她強調台灣無被嚇倒,過去數年成功舉行選舉及度過疫情,亦抵禦了認知作戰。她指台灣今天在民主陣營第一道防線,但其他民主國家明天亦可能有同樣遭遇,呼籲各國要團結對抗威權。
69歲的蔡英文周一(10日)出席「柏林自由會議」。她上台發言時表示,36年前柏林圍牆倒下,成為民主戰勝威權的象徵,促成之後蘇聯解體。她指當年台灣亦在全球民主化浪潮中結束威權統治,成為民主世界一員,但在此之前,有無數台灣人為爭取民主自由而被監禁,到今天台灣已成為全球公認最自由及最有活力的民主國家之一。
不過,蔡英文表示,過去幾年全球民主體制受到前所未有威脅,包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台灣的「鄰居」亦以灰色地帶作戰及軍事演練,試圖令台灣陷入恐慌。她指無論在歐洲或亞洲,威權政體以類似手段攻擊民主,包括假新聞、認知作戰,如今更配合人工智能加大破壞力,試圖利用民主社會的開放性干預選舉及進行分化,削弱人民對政府以至民主制度的信任。
蔡英文稱任內八年國防開支增加80%
蔡英文強調,面對威權政體的威脅,保持韌性是維護民主的關鍵,台灣深明此道,無論是個人或集體,以至經濟與國防都展示出其韌性。她指自己在任總統八年,國防預算增加超過80%,現任總統賴清德亦不斷投放資源在安全領域。除傳統軍備,台灣也大力發展不對稱戰力,例如機動式陸基反艦飛彈系統;另仿效歐洲設「全民防衛動員署」,加強後備部隊訓練。另一方面,台灣亦對全球供應鏈作出貢獻,尤其是半導體,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一環。這些都有助台灣加強國防與社會韌性應對威脅。
蔡英文表示,台灣願意分享經驗及承擔責任,除了是守護台灣,也為了區域穩定和全球民主的安全。她又點名感謝七大工業國集團(G7)、歐盟、美國、德國國會近年來不斷聲援台灣,令台灣人感受到世界的支持,也能北京知道台灣並非孤軍作戰。她強調今天台灣站在民主陣營第一道防線,但明天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都可能面臨同樣的挑戰,因此必須加強合作應對威權政體,才可確保民主永續。
今次是短短半個月內,台灣前任或現任正副總統第三人到訪歐洲。上星期五(7日)現任副總統蕭美琴在無預告下,突然出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洲議會舉行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峰會,並發表演說,引起中方強烈不滿,事後向歐洲議會提出嚴正交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周一(10日)表示,「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一向惡意炒作涉華問題,是民進黨「挾洋自重」的工具,毫無公信力可言。至於前副總統陳建仁,於上月底亦獲教廷邀請到梵蒂岡出席氣候學術講座。
黎崇恩稱港府無法摧毀其父意志
首屆「柏林自由會議」為期一天,除了蔡英文外,流亡德國的前本土民主前線召集人黃台仰,以及為營救父親黎智英在國際社會四出奔走的黎崇恩均有出席。黎崇恩上台發言時,提到父親年幼時來港的經歷,由自學英文、到創立佐丹奴,一直感恩香港給予他的一切。他指父親在八九六四後挺身捍衞香港的民主,包括創辦《蘋果日報》;在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很多人勸他父親離開,但黎智英都一一拒絕,因為他不願放棄自己的原則,亦不願捨棄一班員工及民主派成員。
黎崇恩稱,港府過去五年將其父囚禁在高度設防的監獄,希望摧毀其意志,污衊他的聲譽,而父親雖然健康狀況欠佳,但憑着信仰仍繼續堅持抗爭。他引述黎智英在庭上作供時與國安法指定法官的對話,稱只要天主知道真相就足夠。黎崇恩呼籲國際社會必須團結,努力爭取其父親獲釋。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1 月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