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潛力無限」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如今陷入國際資本撤退潮。自2010年以來,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商業大廈、購物中心及物流園區累計投入近1,400億美元(折合逾1萬億港元),以為能夠從租賃需求中長線獲利。但隨着中國經濟持續承壓,供應嚴重過剩,這些投資現在變成燙手山芋,整個行業更可能會陷入「失落的十年」。
拋售潮湧現 金融機構蒙損
自2024年底以來,貝萊德(BlackRock)、凱雷集團(Carlyle)等投資管理公司,陸續出售中國的商業大廈,由於售價遠低於當初購入價,為這些物業提供融資的銀行同樣蒙受損失。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 BI)指,2023年至2024年期間,中國商業地產「劈價拋售」的總金額高達1,140億元人民幣,佔全國交易總額22%,創歷史新高。滙豐控股、渣打銀行等主要貸款機構警告,中國房地產貸款違約風險持續上升。
寫字樓價值腰斬 空置率創新高
數據顯示,中國主要城市的商業地產市場急速惡化,空置率在全球名列前茅,介乎 20%至逾40%之間,導致物業價值大幅滑落,部分甚至跌破10年前價格。另外,北京與上海兩地的寫字樓市值,自2019年以來暴跌至少40%。受到中國通縮與美國加徵關稅措施拖累,經濟學家預期,市場需要幾年才可以解決供應過剩問題。
彭博行業研究亞太區房地產行業高級分析師黃智亮形容,外資如今「被困在他們的中國房地產投資」,即使尋找本地國企接盤也困難重重,「國企也在觀望市場何時回暖。」
物流園區供過於求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曾令倉庫、物流園區等成為外資眼中的「穩賺資產」,但相關供應目前同樣遠超需求。黑石集團(Blackstone)作為中國最大外資物流業主之一,近期亦以約27億元人民幣,將華南三個物流園區出售予中國平安人壽保險。雖然黑石這次交易仍能錄得盈利,但市場情緒已轉趨謹慎,業界租金普遍較高峰期下滑約25%。
不良資產專家同樣受困
即使專門投資不良資產的專家,亦難以在中國市場全身而退。橡樹資本管理公司(Oaktree Capital Management LP)2021年底從中國恆大集團,接管江蘇省啟東的「恆大海上威尼斯」度假項目。據當地房產廣告顯示,部分公寓2019年標價為每平方米 9,000至1萬元人民幣,但現在劈價至每平方米4,000元人民幣,銷售速度依然緩慢。
中國商業地產恐陷入「失落的十年」
市場分析普遍對短期前景感到悲觀。惠譽評級(Fitch Ratings)指,隨着市場疲弱,不良資產拋售可能愈趨頻繁,進一步拖低整體估值。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 亞洲房地產經濟服務主管威爾遜(Nicholas Wilson)更預期,中國商業地產2030年的價值,將會低於2020年水平,意味行業可能面臨長達10年的衰退期。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0 月 11
- 2025 年 10 月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