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中全會閉幕,全體會議公報提及香港的篇幅大縮水,連同澳門只剩大約20字敘述,無再提及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特首李家超在公報發出約一小時後發新聞稿,以中共式文宣祝賀四中全會「勝利閉幕」,對公報提到香港的內容表示「感到鼓舞和振奮」。學者鍾劍華表示,隨着香港以往一國兩制下的獨特性不復存在,如今已變成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四中全會的公報反映中共官方接受事實。
中共黨媒周四(23日)下午5時發表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的公報內容,當中提及香港只有寥寥兩句,而且是連同澳門與台灣一併敘述,「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另外在肯定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時,有提及其「做好港澳工作和對台工作」,除此之外再無任何篇幅,真正與香港相關的內容前後不足20字。
翻查2019年10月底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閉幕時發表的公報,當時仍有三度提及「一國兩制」,包括要堅持「一國兩制」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以「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顯著優勢」;並強調要嚴格依照基本法對香港、澳門實行管治,相比之下,今年公報內容反映香港的重要性已明顯大減。
特首李家超在公報發出後,傍晚6時23分隨即發表近900字中共式文宣的新聞稿,大字標題《行政長官熱烈祝賀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表示對公報內容「感到鼓舞和振奮」。雖然四中全會公報無提及一國兩制,但李家超在新聞稿強調,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同時不忘擦鞋稱「十五五」規劃對中國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十分關鍵,也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重要時期。
學者指反映香港對中國的重要性已大減
學者鍾劍華表示,四中全會提到香港的篇幅一年比一年少,由以往會有獨立篇幅講述一國兩制,「到近年有時冇咗高度自治,有時冇咗港人治港,都慣咗啦」,到今年只剩約20字篇幅,某程度也反映出香港對中國的重要性已大減。一來香港經濟表現一般,二來近年已淪為代理人與白手套角色,變成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就算中共官方都開始接受咗呢個處境係咁……唔再值得好似以前咁大書特書,亦唔再需要好似以前咁,強調香港嘅獨特性,因為呢啲獨特性大家都明白,已經唔再存在。」
中共早年仍會向台灣社會推銷一國兩制作為統一的示範,但鍾劍華表示,隨着「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國兩制全面變質,香港對中共而言亦已失去了給台灣的示範作用,「就連馬英九咁親大陸,佢都話一國兩制基本上係失敗」,證明已經沒有市場。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0 月 23
- 2025 年 10 月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