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衞健委表示,希望在未來五年將中國人口的平均壽命,由現時79歲增加至80歲,相信可以達到目標;另會繼續「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由目前60歲推遲至63歲。衞健委表示,會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發展「銀髮經濟」,同時繼續鼓勵國民積極生育。
中共中央星期五(24日)召開記者會,解讀剛落幕的四中全會及「十五五規劃」內容。衞健委黨組書記、主任雷海潮表示,「十五五規劃」明確提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提高國民的人均壽命及健康水平。他指根據國際發展趨勢及中國現時綜合國力,相信能在未來五年將中國人口的人均壽命,由目前79歲提升至80歲,以滿足和適應人民對美好健康生活的新期待;又形容這在發展中國家之中,屬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人口連續三年錄負增長
雷海潮又表示,在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方面,會有三大重點部署,包括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提倡積極婚育觀,並「優化」生育支持政策及激勵措施;另外會推動老有所養,令養老事業及產業協同發展政策機制更加健全,以及「優化」養老服務供給,發展醫養結合服務;最後是推動老有所為,繼續「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並「優化」就業、社保等方面的年齡限制政策,以及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發展銀髮經濟。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公佈的數據,2024年底中國人口14億828萬,較2023年底減少了139萬,連續三年錄得負增長。雖然新生嬰兒人數有954萬,按年增加52萬,近8萬來首次出現正增長,但分析相信主要是因為龍年效應,以及之前疫情期間積壓的生育意願在解封後獲得釋放而出現的反彈,未必可以長期持續。
事實上,中國人口下跌除了因為長年推行「一孩政策」所致,亦跟年輕一代盛行不婚不育有關。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24年中國共有610.6萬對新人登記結婚,按年減少157.6萬對,跌幅超過兩成。
料2032年成為「超級老齡化社會」
另一邊廂,人口老化問題繼續加劇。2024年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達15.6%,但預計2032年老人比例將進一步增至超過20%,令中國正式成為「超級老齡化社會」。雖然中共在「十五五規劃」亦有提出要推動積極的婚育觀,但並無定下具體目標;反而上述提到「十五五規劃」針對人口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部署,有兩項就跟人口老化有關。
在去年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已提出「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為人口老化作準備,包括由今年1月起,將會用未來15年時間,逐步將男性法定退休年齡從60歲延遲到63歲,女性法定退休年齡則從50歲或55歲,分別延遲到55歲或58歲。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0 月 23
- 2025 年 10 月 23
- 2025 年 10 月 24
- 2025 年 10 月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