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開始,巴西大豆出口價格大幅上漲,漲幅高達79.9%,導致中國買家集體暫停採購2025年12月及2026年1月船期大豆,涉及規模約800萬噸,相當於巴西月度對華出口量的七成。引發國際市場關注,新浪財經指出,這反映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全球大豆供應鏈重組,但巴西的「坐地起價」策略可能適得其反,導致滯港風險增加。同時,中國國內豆粕價格面臨上漲壓力,影響飼料及畜牧業成本。
巴西大豆大豐收仍要漲價
根據中國大豆產業協會10月17日發布的通報,截至目前,國內企業尚未採購2025年12月及2026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巴西大豆出口報價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同期合約高出2.8至2.9美元/蒲式耳,甚至比美國大豆溢價約1美元。過去三個月,巴西大豆離岸價從每噸565美元漲至628美元,漲幅逾11%。巴拉那瓜港每噸溢價較美國美灣高出66.1美元,部分溢價達每蒲式耳270美分。2025年5月,巴西大豆價格同比暴漲79.9%,達到去年的179.9%,儘管巴西豐收,產量達1.55億噸,創歷史新高,出口預期9300萬噸。
新浪財經分析指出,巴西漲價原因在於其短期壟斷地位。2025年1月至9月,中國進口大豆80%來自巴西,9月占比高達93%。中國海關數據顯示,9月大豆進口總額同比增13%,巴西大豆增長近30%。然而,高溢價已觸及中國壓榨企業承受底線,國內近百家糧油企業集體暫停訂單。
中美貿易戰重塑供應鏈
此事件根源於中美貿易緊張。2025年以來,為反制美國關稅,中國超過9個月未進口美國大豆,轉向巴西及阿根廷等地。中國大豆進口量佔全球一半以上,巴西成為主要供應國,佔中國進口近80%。美國大豆出口中國預計損失57億美元,農民面臨巨大作物無買家困境,中國停購美國大豆,被視為施壓特朗普,特別在中期選舉前,挾共和黨票倉州份豆農為籌碼。
巴西方面,2025年中國佔其大豆出口逾77%。業界擔憂,若中國持續暫停,巴西可能面臨滯港壓力。中國買家預計等待兩個時機:巴西新豆上市價格回落,或中美貿易關係改善轉向美國供應,美國大豆價格預計2025年第四季度為每蒲式耳10.10美元,若需求疲軟或跌破10美元。
豆粕價格上漲 養豬成本上升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暫停購巴西大豆,可能推升豆粕價格。大豆是重要飼料原料,豆粕是豬飼料主要成分。新浪財經指,中國豬農表示,巴西漲價導致飼料急劇漲價,養豬成本大幅上升。國內壓榨企業面臨高成本壓力,短期內豆粕現貨價格可能上漲。但中國大豆協會指,國內有足夠庫存緩衝。
市場反應與網民意見
中國網民對巴西「坐地起價」表達不滿,社交媒體討論熱烈,視巴西為「趁火打劫」。部分觀點認為,這是巴西犯下美國錯誤,訛詐中國人。騰訊財經分析,事件凸顯貿易戰對全球糧食安全的影響。中國應從容應對,增加多元化供應、庫存充足及談判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