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到美國,或許因為最近十年興起的獨裁與民粹潮流對自由媒體的極大衝擊,造成客觀和深度的觀察與分析越來越少、越來越困難,公眾對政情的理解也就越來越被社交媒體上的謊言所操縱。在中共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召開前夕同樣如此,很多毫無根據、一廂情願的猜想到處傳播,人們在近乎集體歇斯底里的狂熱情緒中無法看到歷史的轉折時刻正在到來。
中美冷戰已不涉及意識形態或制度競爭
這就是剛剛閉幕的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的歷史意義,以中共黨內高層集體共識的方式確認:中國正在認真地進行一場冷戰式的科技競賽;只是,這場競賽的背後已經不涉意識形態或制度競爭,反而都因各自的政治腐敗而呈現某種冷戰後期的趨同,一種趨向衰敗和停滯的趨同。
這曾經是1980年代美蘇競賽的寫照,雖然表面的刀光劍影讓各方提心吊膽,但各自的虛張聲勢也讓其中一方的失敗不期而至,冷戰最終戛然而止。
事實上,四中全會的背景是,一方面中國與美歐展開持續貿易戰、中國過剩產能衝擊全球貿易秩序而備受批評和抵制,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正在陷入大蕭條,實體經濟困難、失業率高漲、M2高企與消費、物價萎縮並行,形成了一個奇怪卻危險的通縮局面。
「十五五規劃」無視民間經濟困境
然而,此次在京西賓館召開的中委會議,雖有少量針對迫切民生的關注如欠薪問題等,但是主要議程仍是審議所謂「十五五規劃」,即一個立足自力更生的科技創新計劃引領下的發展規劃,基本無視經濟基本面的困難,也無視AI等創新,更無助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反而可能會出現更糟的後果。
這種政策偏執,同時出現在中美雙方,幾乎如同政治賭博,在為持續數年的中美貿易戰特別是月底不確定的中美峰會增加新的籌碼,更清晰地展現一場如同冷戰般生死較量的中美科技競賽,更是一個新地緣政治的圖景,以晶片、稀土、銅礦、電力等等領域的創新競爭取代了冷戰時代圍繞石油和意識形態的舊地緣政治競爭。
重要的是,如何不難理解這種政治偏執是中美過去十幾年的個人威權和民粹主義政治潮流的結果,那麼如何理解其災難性後果?這是解讀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的關鍵。
以發展與所謂現代化目標來掩蓋錯誤
首先,這種由中共領袖「勠力」堅持下的政治偏執本身,如四中全會公報中強調的「六個堅定」、「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正在遮蔽經濟蕭條。換言之,當一個領導人強調堅持什麼,就等同發出信號:自己的政策沒有錯誤,無需調整或者改革。如此情形,和幾年前對「動態清零」的堅持如出一轍,無視現實,無視當前經濟困難,試圖以發展與所謂現代化目標來掩蓋錯誤。
而歷史上,紅色中國的現代化早從1953年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就開始了,繼承了蘇聯五年計劃的模式,借引進蘇聯156個援助項目啟動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即使稍後與蘇聯決裂、遭遇三年饑荒也不願意修正,還批判蘇聯的「修正主義」,頑固堅持建立在嚴重剝削農村基礎上的重工業化政策和着眼於全球競爭的「兩彈一星」計劃。
中美正在重演上世紀冷戰歷史
這種趕超模式貫穿了整個冷戰直至今天,但是激烈的中美貿易戰終結了中國五年計劃的趕超性質——在四中全會前夕,中國宣布放棄世貿組織的發展中國家地位。這意味着,從「十五五」計劃開始,中國政府的五年經濟計劃將是圍繞一個發達經濟體的經濟規劃,如果考慮到四中全會為此的設定,即立足自力更生的科技創新,那麼更像是1970年代之後蘇聯的經濟計劃,在美蘇對抗背景下所展開的競賽,也是中國以過剩產能顛覆了全球化之後試圖再行「修正」全球秩序。
但是吊詭的是,彼時的蘇聯開始陷入僵化的勃涅日列夫領導下的停滯,而與此同時,美國也陷入1973年石油危機和越南戰爭失敗後的長期滯漲,即使1980年代雷根政府任內的星球大戰計劃和供給主義經濟也沒有根本改善;而今天,在中美之間卻開始重現這一場景。
金權和獨裁政治正從根基上摧毀美國民主和憲制
這一重現,不僅是任何雄心勃勃計劃的失敗可能,更是其中顯而易見的政治衰敗,譬如通過嚴重政治腐敗所折射的政治失敗。在美國,人們已經看到了金權政治和獨裁政治的興起正在從根基上摧毀美國民主和憲制,也在瓦解二戰以來的全球秩序;而在中國,特別是剛剛結束的四中全會上,九位中委將軍的落馬和五位候補委員將軍的止步,更讓人看到一個驚心動魄卻恆古不變的真理。
隨着獨裁對共和的替代,親信大臣們便發現有機可乘,可以輕易利用政治信任謀取巨大的個人利益,政治忠誠變成了腐敗的通行證。這是自古羅馬以來顛撲不破的政治鐵律,而在21世紀的中國不僅如此,將軍們還會利用領袖的長期願景,例如武統台灣的戰略規劃,變現為個人和小集團的短期利益,而這種變現是無論怎樣的清洗都無法消除的,也是中國軍隊自徐才厚至今愈演愈烈的制度性腐敗的根源。
美國人上街尋求解決,中國人仍噤若寒蝉
可惜可嘆的,對於拒絕西方文明、拒絕民主制度、堅信中國制度最好、堅持「不改的堅決不改」的中共領導人來說,這些政治鐵律並不存在,將軍和官僚們也就前赴後繼。當然,對大洋彼岸的美國來說,人們看到的則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肆意踐踏,不同的則是正義的人民已經大規模上街抗議並且尋求解決。
如此對比之下,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的歷史意義陡然閃現,那就是固定了中美間新冷戰的歷史一刻,未來結局也大致初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