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文字大小Aa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離散・港情
  • 專訪
  • 評論
  • 社群園地
  • 專欄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文字大小Aa
追光者 Pulse HK News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搜尋更多內容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登入以瀏覽訂閱內容 登入
追蹤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A1國際

最年輕被港府懸紅通緝港人張晞晴 獲馬格尼茨基人權獎發言

追光者報道
2025 年 11 月 18 日
分享
14 分鐘閱讀時間
分享

被港府懸紅通緝的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傳訊及傳媒經理張晞晴,獲今屆馬格尼茨基人權獎的「傑出青年人權倡議者」獎項,她於上周四(13日)的頒獎典禮上發言,表示獎項屬於所有身陷囹圄的政治犯,自己會繼續發聲、抵抗,並終有一天會作為自由抗爭的勝利者,帶着尊嚴回港。

張晞晴強調,這個獎項不僅屬於她個人,而是屬於每一個為香港民主受苦的人,那些因拒絕放棄正義和真相而失去自由、家園、家人和未來的人。她指出,自2019年以來,超過1,900名政治犯因站出來爭取民主而被囚禁。律師、記者、學生和普通市民,因點起蠟燭、舉起標語,或為香港民主自由發聲,現在卻身陷囹圄。

最年輕被港府懸紅通緝港人張晞晴   獲馬格尼茨基人權獎:終有一天會帶着尊嚴回到香港

她在發言中特別提到幾位現正被囚禁的政治犯,包括已被單獨囚禁了近5年的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還有鄒幸彤、李卓人、何俊仁,因紀念天安門屠殺,在未經定罪的情況下被關押數年。而何桂藍則因報道警暴而被捕。

她又分享,自己第一次親身經歷民主,是13歲那年在香港街頭參加抗議活動,當時還穿着校服的她,被警察堵在角落,記下她的名字。《國安法》實施後,她和家人離開香港,一個14歲的女生拿着一個手提行李抵達英國,「那時我們不知道,我們將永遠無法回到香港」。

在19歲那年她被香港政府懸紅通緝,並在英國遭到襲擊、被威脅和跟蹤。「我遇過性騷擾、死亡威脅和網絡攻擊。我不得不多次更改地址,而且每天都必須時刻警惕。」她表示,對英國政府的表現感到震驚、失望,甚至憤怒,「因為他們允許這種情況發生,沒有對中共採取行動,讓我們深感失望」。

她認為這個獎項最重要的意義,是讓世界知道香港正在發生甚麼事,「它提醒我們,自由是脆弱的,必須在每個地方、由每個人來捍衛」。最後,她說香港人會繼續發聲、繼續抵抗,終有一天會「帶着尊嚴回到香港,不是作為逃亡者或受害者,而是作為全球自由抗爭中的勝利者」。

政治就是「敘事權」的爭奪

除了在頒獎典禮上發言,張晞晴也在社交媒體上帖文上表示,很多人以為政治只涉法例、制度、選舉或街頭抗爭,其實最深層、最核心的角力,卻是「敘事權」的爭奪,「邊個可以講故事、邊個擁有講故事嘅渠道、邊個能決定邊段歷史被保留、邊段被抹走,呢啲都係政權真正着緊嘅權力」。

而香港近年發生的事,就是一場敘事被重新編寫的過程,政權將示威者稱為「暴徒」、追求民主成為「顛覆」、捍衛自由描繪成「危害國家安全」。她批評,政權想讓下一代港人不再記得發生過的事,令世界難以聽見真實的故事。

「所以我哋打緊嘅係一場關於真相、歷史、敘事權嘅拉鋸戰。呢個獎係一個難得嘅肯定,肯定我同香港人以我哋嘅認知去對抗一個龐大、強勢、依賴國家資源嘅敘事工程。」她希望透過這次獲獎,向國際社會說明,香港民主運動不是暴亂,而是爭取公義;抗爭者不是罪犯,而是人權受害者;被囚禁的人不是威脅國家,而是為自由付出代價的公民。

而國際社會對這個敘事的肯定,可真實的影響國際制裁和人權機制正因如此,政權才會如此害怕敘事,因為敘事一旦被另一方掌控,政權就無法完全壟斷,真相一旦被保存,暴政就無法「扮冇事發生過」。她指出,敘事的力量來自講述的人,但亦需要聆聽者,「只要我哋仲喺度,歷史真相就可以保存落去」。

英國會議員施志安爵士頒獎:張晞晴的自我流亡 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勇敢

頒奬給張晞晴的,是前保守黨黨魁、英國國會議員施志安爵士(Sir Iain Duncan Smith),他表示,能夠頒發此獎項是莫大的榮幸。張晞晴在10多歲就作出自我流亡的決定,並在海外繼續她的倡議工作,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勇氣。

他指出,張一直面對被監視、跟蹤、恐嚇、網上性騷擾的威脅,但仍勇敢地在英國國會人權聯合委員會作證,又在奧斯陸自由論壇等重大國際活動中發言,在這些場合揭露了中共的跨境鎮壓,並向仍在香港抵抗的人們的勇氣致敬。

在全球極權主義擴張的當下,人們或認為一切都無法改變、抵抗,但張晞晴卻成為了地平線上微小的光芒,正如格萊斯頓在19世紀所說,「沒有比自由人的胸襟更強大的堡壘來抵抗暴政了(there is no greater bulwark against tyranny than the breasts of free men and women)」。

相關新聞

  • 海外港人張晞晴 獲馬格尼茨基人權獎「傑出青年人權倡議者」獎項
    2025 年 11 月 04
標籤:CFHK張晞晴施志安馬格尼茨基人權獎
分享此文章
Facebook Whatsapp Whatsapp Telegram Threads Email Copy Link Print
上一篇 中國人無視「警示」如常遊日 海關加強審查赴日旅客
下一篇 論文涉「造假」葉兆輝曾指期刊接受解釋 出版社聲明指正在調查

編輯推介

圖解DATA︱英國大規模改革庇護政策 20年永居等待期成歐洲之最 香港抗爭者受影響
2025 年 11 月 23 日
內政部回覆確認:新入息要求和B2水平適用於BN(O)港人 港人組織:極憂慮
2025 年 11 月 22 日
來論|《武士生死鬥》:明治維新下的武士末路(林兆彬 )    
2025 年 11 月 21 日
採訪手記|3小時4度致電英國內政部 記者如何在迷霧裏覓答案
2025 年 11 月 21 日
圍爐啊喂|加拿大溫哥華陳橋新聞攝影展     英國雷丁《十年》十周年電影放映暨映後座談會  倫敦開放心靈講座第六講
2025 年 11 月 21 日

最多瀏覽

京城外望|明報已故老闆張曉卿不慎捲入中共高層權鬥
2025 年 11 月 22 日
那些我在英國遇到的香港人|那個公開自己拍拖的男生(泰來)
2025 年 11 月 22 日
美國逼烏克蘭接受「和平」方案   否則切斷情報共享及武器供應
2025 年 11 月 22 日
中國動用上百民用渡輪與貨船參與侵台演習 路透:規模或超諾曼第登陸
2025 年 11 月 21 日
銅鑼灣書店事件10年|林榮基專訪 異鄉癌症復發 繼續賣書
2025 年 11 月 21 日

支持 《追光者》

按此訂閱

其他新聞

A1編輯推介

英揆據報將批中國「超級大使館」規劃 居民組織擬入稟法院阻止

2025 年 11 月 22 日
兩岸國際

中日交鋒|高市早苗稱立場堅定未變 美國務院對美日同盟承諾堅定不移

2025 年 11 月 21 日
國際

中國禁日令丨超前部署美歐東南亞市場 日本水產業者:中國不可靠

2025 年 11 月 21 日
上一頁 下一頁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追光者 Pulse HK》是一個全新的香港人國際新聞平台,為世界各地的香港人提供24小時新聞。

緊貼《追光者 Pulse HK》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