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文字大小Aa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離散・港情
  • 專訪
  • 評論
  • 社群園地
  • 專欄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文字大小Aa
追光者 Pulse HK News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搜尋更多內容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登入以瀏覽訂閱內容 登入
追蹤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A1兩岸追光解碼

追光解碼|中國進擊排山倒海 日本有能力反守為攻嗎?

溫曉平
2025 年 11 月 19 日
分享
15 分鐘閱讀時間
分享

追光解碼|中國進擊排山倒海 日本有能力反守為攻嗎?

隨着中日關係再次走向緊張,外界普遍注意到一個重要變化:與過去四十年多次的中日摩擦相比,日本今次不再採取傳統的低調、模糊與退讓策略,而是主動提高警戒,並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強硬姿態。究竟日本的底氣從何而來?從經濟結構、科技製造、供應鏈控制、稀土依賴程度到美國因素,再到台海局勢,日本今日所站的位置,已與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不同。日本不再只是被動承受中國壓力,而是重新定義自己在東亞地緣格局中的角色。

一、中國「大」,日本「穩」

表面看來,中國的經濟規模仍遠超日本。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 GDP 近 18 萬億美元,日本約 4 萬億美元,差距巨大。然而,經濟體量並不是地緣競逐的唯一本錢,「可持續性」與「經濟質量」往往更能決定一國的戰略耐力。

中國近年受到房地產泡沫爆破、地方債務上升、青年失業、高科技出口管制及外資撤離影響,經濟增長減速明顯。相反,日本的增長雖然溫和,但經濟結構穩定,企業現金儲備超過 3 萬億美元,是全球最高水平之一。日本的人均 GDP 亦達到約 34,000 美元,是中國人均所得的兩倍半以上。

換句話說,中國擁有龐大體量,日本則以高穩定度與更強承受力見稱。在地緣衝突的對撞之中,「穩」往往比「大」更重要。

二、貿易逆差並非日本的弱點

2024 年日本對中國錄得約 450 億美元貿易逆差,表面上似乎意味著日本在雙方貿易中處於不利位置。然而,把數據拆開就會發現,日本從中國進口的多為生活用品、加工品及中低端零件,有助壓低物價與生產成本;而日本出口至中國的則是半導體設備、精密儀器、光刻膠、高純度化學品等高毛利產品。

此外,日本大型企業如 Toyota、Honda、Sony、Panasonic 在中國本土設廠並獲得龐大利潤,這些收益並未計入貿易帳,卻是日本實質經濟影響力的一部分。若從產業鏈位置來看,主導高附加值與不可替代技術的,仍然是日本。

三、日本握住中國的命門

在科技與供應鏈方面,日本的戰略優勢更加明顯。全球半導體製造設備市場中,日本企業佔據約三成;而在光刻膠、超純氟化氫等最關鍵的先進製程材料上,日本市佔率更高達七成至九成。中國過去十年全力投入晶片自主化,但缺乏日本提供的材料與設備,先進製程仍難以突破。中國或許能以產量壓境,但晶片供應鏈最頂端的幾項關鍵技術,仍牢牢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這種技術性優勢,遠比市場規模更能在地緣對撞中創造實質威懾。

四、稀土戰局逆轉

2010 年釣魚島事件後,中國切斷對日本的稀土出口,導致日本企業面臨停產風險。那一次,日本被逼在稀土戰中全面受挫。然而十多年後,形勢已經完全扭轉。日本大幅降低對中國稀土依賴:中國稀土進口比例從 90% 降至約 30%;澳洲 Lynas 成為主要供應商;日本企業普遍建立半年至一年的稀土庫存;JOGMEC 投資多國礦場,推動海外開採;日企研發出減少稀土依賴的新材料。

如今若中國再次使用稀土牌,不但難以像 2010 年般奏效,反而可能推高全球礦價,促使更多國家加速去中國化,對北京形成反效果。十年前日本怕稀土,今天反而是中國怕全球反彈。

五、美國因素

今次中日對撞中,日本展現的自信背後有一個不可忽視的推力:美國。

美日軍事合作已進入事實上的「半共同防禦」階段。美國在日本部署更先進的反導系統,日本國防預算突破 GDP 2%,並大量採購 F-35、Tomahawk 等武器。科技方面,美日配合的半導體封鎖策略完全同步:美國限制 AI 晶片,日本限制製造材料與設備。同時,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的公開互動,引發外界關注兩國高層之間的個人關係是否進一步提升軍事與經濟合作。

對中國而言,今天的日本不再單獨面對中國,而是站在美日同盟的整體框架之內。這令北京不能輕易升級衝突。日本的底氣,不只是日本自己的底氣,而是美日共同面向中國的底氣。

六、決定日本立場的真正核心

台灣問題是今次中日對撞的最大導火線。對日本而言,台海一旦落入中國完全控制,日本的安全將立即受到威脅。日本超過七成的能源輸入要經過台灣海峽與南中國海,一旦局勢失控,日本的經濟命脈將面臨巨大衝擊。

因此,日本戰略界長期有一句核心判斷:「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在高市早苗公開表示中國攻台將構成「日本存亡危機」後,日本已從過去的被動角色,轉變為主動防守的一方。

綜合經濟、科技、供應鏈、稀土、美日同盟與台海局勢等因素,中日兩國今日的力量對比,已非過去四十年那種「中國強勢、日本退讓」的舊格局。今次的中日對撞,是半世紀以來首次出現真正的結構性變化。未來的中日關係,不再是過去那種單向施壓與單向妥協,而是進入一個相互牽制、風險升級的新時代。

標籤:中國台灣日本高市早苗
分享此文章
Facebook Whatsapp Whatsapp Telegram Threads Email Copy Link Print
上一篇 參眾兩院通過公開愛潑斯坦文件    涉事政商名人將陸續曝光
下一篇 「寧殺頭、不做歷史罪人」六四拒簽調兵令 軍長徐勤先受審照首度曝光

編輯推介

京城外望|立法會選舉越「完善」越假
2025 年 11 月 26 日
倫敦直擊.BN(O) 國會辯論|跨黨派反對「搬龍門」加辣 內政部褪軚:會再諮詢考慮豁免部分社群
2025 年 11 月 26 日
中美元首通話・特稿|台灣主權地位敘事戰連環失守,習近平急了?
2025 年 11 月 26 日
不是短評|北京猛攻高市僅致短期震盪 自傷累積恐長遠遭反噬成定局?
2025 年 11 月 25 日
利世民財經短評|美國經濟K型兩極化 導致消費信心低迷但股樓價高踞不下
2025 年 11 月 25 日

最多瀏覽

印度女子上海轉機被扣18小時 被指其出生地為「中國一部份」應領中國護照
2025 年 11 月 25 日
X平台揭中共大外宣真面目 毛寧翻牆美國 胡錫進「身處」法國
2025 年 11 月 24 日
廣州小學哄騙學童抽血 恐嚇不要告訴家長 學校推卸班主任工作疏忽
2025 年 11 月 24 日
評論|「5+1」方案改動所帶來的反思(任建峰)
2025 年 11 月 24 日
一男一女涉煽動罪被國安署拘捕 涉事者為葵廣食店「鳩戟」創辦人
2025 年 11 月 25 日

支持 《追光者》

按此訂閱

其他新聞

兩岸

白紙運動3周年丨上海便衣錯誤截查遊客 海外律師聯盟發布《罪共詔》聲明

2025 年 11 月 26 日
兩岸

賴清德宣佈未來8年投入1.25萬億元軍購經費 並以「小偷」比喻中國

2025 年 11 月 26 日
A1國際

特朗普稱俄烏和平協議「非常接近」 澤連斯基:準備與美方及歐洲磋商敏感問題

2025 年 11 月 26 日
上一頁 下一頁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追光者 Pulse HK》是一個全新的香港人國際新聞平台,為世界各地的香港人提供24小時新聞。

緊貼《追光者 Pulse HK》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