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
筆者認為,這政策恐怕會重蹈「八萬五」覆轍。因為這些中產年輕家庭深知,置業與否已非經濟選擇,而是對香港未來發展的信心問題。林鄭沒有處理社會核心矛盾,只是以樓市政策來治標不治本。她似乎認為「年輕人因貧富懸殊而積壓怨氣,只要給他們置業的機會,怒火自然平息」。這想法著實膚淺和令人啼笑皆非。
年輕人從未要求地產商施捨、亦非因「仇富」而抗爭。他們反對的,是政府扼殺自由與創意,剝奪公平競爭與表達的空間。筆者相信,過去半年年輕人的經歷,反而讓他們更成熟、更具思考力。即使在壓力下,他們仍懂得冷靜分析,懂得以智慧應對。這些年輕人正是香港的希望。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許多官員與「收成論」支持者仍停留在「安全需求」與「社會需求」層次,只追求穩定與安逸;而年輕一代早已大步跨出「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重視自由與發揮創意的幾步了。政府若能堅守香港的四大核心價值——法治、自由、民主、人權——年輕人自然能找到滿足與方向。相反,若政府繼續以「地產霸權」或「樓市政策」為藉口愚弄群眾,只會令社會撕裂更深。
筆者好友慧玲於D100節目中一語中的:「林鄭與年輕人的思想距離,猶如地球與火星。即使坐穿梭機也追趕不上,何況她還騎著那輛『九成按揭』的破單車。」誠哉斯言。香港人已不同往日,不會輕易被政策牽動視線。
香港的孩子是幸運的,他們仍能自由地表達意見。筆者與同輩在過去四十年間得以在穩定的制度下成長、發展、發揮所長,這是香港的恩賜。如今我們作為銀髮一族,更應守護、貢獻,協助下一代成長。自由,是香港最珍貴的土壤——它讓我們能學習、創造、應變,並在逆境中互勵互勉。
吳明德博士
資深銀行家
《今天是禮物》專欄系列之前其他文章,請到《追新聞》網站瀏覽:https://thechasernews.co.uk/t/今天是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