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國際知名品牌宣布出售或調整中國業務,包括星巴克(Starbucks )出售中國零售業務60%股權給博裕資本、漢堡王(Burger King )中國業務由源峰資本收購83%股權。
漢堡王母公司餐廳品牌國際(RBI)於11月10日晚宣布,與源峰資本達成戰略合作,成立合資企業漢堡王中國,源峰資本注資3.5億美元,持有約83%股權,RBI保留約17%。資金將用於門店擴張、市場營銷、菜單創新及運營提升,目標至2035年將門店數增至4,000家以上。
漢堡王中國全資附屬企業簽署20年主開發協議,獲中國獨家開發權,交易預計2026年第一季完成,此舉印證早前市場傳聞,紅杉中國及源峰資本曾競購漢堡王中國控權。
星巴克不敵中國對手平價策略
早前,星巴克於11月4日宣布,將中國零售業務最多60%股權以40億美元(約合311億港元)出售給博裕資本,雙方將成立合資企業負責中國近8,000家門店的運營。 星巴克保留40%股權,並繼續擁有品牌及知識產權,向合資企業授予使用許可,預計中國業務總估值超過130億美元,包括交易款項、剩餘股權及未來十年授權費。 星巴克行政總裁布萊恩·尼科爾表示,此合作模式將結合星巴克品牌優勢與博裕對中國市場的了解,預計交易於2026年初完成。
截至2025年6月底,星巴克在中國有7,828家門店,貢獻約8%全球營收,但近年同店銷售額下滑,受瑞幸咖啡、霸王茶姬等本土品牌競爭影響。星巴克計劃未來擴張至2萬家門店,聚焦新飲品及數碼化平台。
外資歸咎於中國消費降級
除星巴克及漢堡王外,近期其他國際品牌亦調整中國業務。2025年11月,百勝中國母公司百勝品牌宣布對必勝客啟動戰略評估,全球行政總裁暗示可能出售。美國數據分析軟件公司賽仕(SAS)於2025年10月底宣布撤離中國市場,裁撤約400名員工,結束20多年經營,未來改由第三方合作夥伴維持服務。包括2016年百勝品牌分拆中國業務、蓋璞及優步面臨挑戰退出或縮減。其他如麥當勞、家樂福、戴爾、三星、亞馬遜、IBM、美光等亦陸續撤出大陸市場或調整中國業務。
關於外資大規模拋售中國業務,是否意味中國經營環境惡劣,多方觀點分歧。一方面,內地的財經評論,如《21世紀經濟報導》分析指中國市場競爭激烈,本土品牌的崛起,新生代消費習慣的改變,讓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減低,如星巴克受本土品牌如瑞幸咖啡挑戰,銷售下滑。另一方面,外國財經評論則歸咎中國消費降級、新冠疫情影響、經濟放緩及法規嚴格而導致外資撤離,包括地緣政治因素如中美貿易戰等亦加速外資撤離,2025年前五個月外資對中國投資萎縮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