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與加拿大拉烏爾瓦倫貝格人權中心(RWCHR)發表調查報告,指香港淪為俄羅斯軍事供應鏈的關鍵樞紐,大量加拿大技術與武器部件,經香港多間空殼公司運往俄羅斯,支援俄國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報告批評加拿大制裁及執法落後,促請加拿大政府對涉事港企及個人實施次級制裁,終結香港在全球規避制裁中的「領導角色」。
這份名為《通往戰場的後門:香港如何把加拿大技術引入俄羅斯戰備體系》(Backdoor to the Battlefield: How Hong Kong Funnels Canadian Technology into Russia’s War Machine)報告,引用戰場鑑識、香港公開數據以及俄羅斯3年的海關數據,繪製出非法供應鏈的清晰路徑,揭示香港的空殼公司網絡,積極從加拿大採購高端電子及航太技術零件,例如無人機引擎、電源轉換器和衛星導航系統等,轉運予俄羅斯軍工企業。
俄籍夫婦利用港企 轉運軍用技術至俄
報告舉例,俄羅斯夫婦法比什(Alexey Fabish)與卡特琳娜(Katerina Fabish)在港成立企業服務公司SBF集團(SBF Group)後,向莫斯科經銷商Auvix運送59批加拿大製造、總值超過18萬美元的信號分配硬件,但Auvix公開聲稱與俄羅斯「安全部隊」合作。
調查亦發現,自2022年2月俄軍入侵烏克蘭以來,至少153批加拿大原產、具軍民兩用功能的高優先級技術經香港輸往俄羅斯,總值接近100萬美元,部分最終落入受制裁軍工企業之手。渥太華製造的Tallysman衛星天線、Bombardier引擎及Gennum自適應電纜均衡器,都被廣泛用於伊朗Shahed及Mohajer無人機,以及用於針對烏克蘭的俄羅斯Orlan-10無人機。
促加國填補漏洞追究涉事港企
兩大國際人權組織,SBF、法比什夫婦及Auvix,迄今仍未被加拿大或任何G7成員制裁,加拿大亦未就技術外流展開公開調查。組織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加拿大應對涉事港企、個人及其合作的銀行、物流商實施次級制裁;加強金融機構的報告機制,以便監察可疑交易;並仿效北約及七國集團盟友,對俄制裁採自動跟隨機制。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0 月 25
- 2025 年 10 月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