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即時頭條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離散・港情
  • 專題
  • 專訪
  • 評論
  • 論壇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 即時頭條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離散・港情
  • 專題
  • 專訪
  • 評論
  • 論壇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即時頭條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離散・港情
  • 專訪
  • 專題
  • 評論
  • 論壇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文字大小Aa
追光者 Pulse HK News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即時頭條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離散・港情
  • 專題
  • 專訪
  • 評論
  • 論壇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搜尋更多內容
  • 即時頭條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離散・港情
  • 專題
  • 專訪
  • 評論
  • 論壇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登入以瀏覽訂閱內容 登入
追蹤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兩岸新聞

中國限制大量進口藥品銷售 民眾對國產藥安全成疑

(美聯社)
中國組記者:江珊
2025 年 10 月 22 日
分享
14 分鐘閱讀時間
分享

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註銷八十個藥品註冊證書,多款外資藥物將退出市場,涉及抗過敏、哮喘及腫瘤治療用藥,事件引發醫界與民眾關注。學者指出,國產藥雖價格低,但療效未必理想,對患者而言,代價沉重。醫藥安全不僅關乎供應穩定,也涉及患者能否獲得合適的藥。

外資藥退出中國市場的現象正加速。10月15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告,依企業申請,註銷包括「氯雷他定片Loratadine Tablets」在內共八十個藥品註冊證書。藥證註銷後,相關藥品不得再於中國境內生產、進口或銷售。這意味著多款外資藥物將退出中國市場,涉及抗過敏、哮喘及腫瘤治療用藥。

北京一外資藥企駐華部門經理鞏先生說,外資藥退出並非出於安全問題,而是企業評估在集採與價格談判政策下「難以維持商業平衡」。他說:「中國市場集中採購、低價競爭,本土藥企快速崛起,外資藥品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

鞏先生指出,近年中國市場的自由競爭環境收縮,政府採購價格大幅壓低,醫院自主權受限。「現在醫院採購要價由政府制定,醫院沒有決策空間,政府壓低價格可以省錢,但企業利潤被壓縮。」

醫生不能開太多外國藥方

他補充說,過去外資藥企仍能透過臨床優勢與品牌信譽維持市場,但如今連醫生開藥方權限也受到政策限制。「臨床醫生若開外資藥太多,會被醫院內部審查系統警示,這種環境下誰都不敢多開。」

據《界面新聞》報道,在這八十個藥品中,部分來自外資或中外合資公司。按註冊證數量估算,此次註銷產品中逾五成五屬外資企業,包括拜耳、賽諾菲及勃林格殷格翰等公司。名單中除常見過敏藥「開瑞坦」與哮喘用藥「川舒寧」外,亦涵蓋部分腫瘤及抗病毒藥物,其餘為本土企業產品。

中國推行藥品國產化與供應鏈安全政策

北京藥政研究者孫女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藥監局自2020年起加強藥品審批與註銷制度。「中國正推進藥品國產化與供應鏈安全政策,藥企調整在華策略是必然現象。外資藥企正被動縮減銷售網絡,部分省市藥品招標與進口審批門檻提高,導致外藥逐步退出中國市場。」

孫女士指出,國產替代策略在官方政策文件中被明確列為「產業安全」的一環,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外資撤出後留下的市場缺口未能即時補足。「中國藥企的研發週期短,比如三到五年、投入有限,雖能快速上市,但長期安全性與療效驗證不足。」

中國藥企長期安全性與療效驗證不足

廣州南方醫院藥劑師陳虹告訴記者,部分進口藥退市後,本土替代品尚未完全覆蓋臨床需求。「腫瘤藥與罕見病藥的替代速度慢,短期內患者會遇到困難。」

她舉例說,某些抗腫瘤靶向藥原由外資企業供應,近兩年被迫改用國產版後,部分患者反映副作用明顯增加,醫師也需重新調整劑量。「有病人回來說頭暈、血壓不穩,我們只能建議觀察,因為替代藥沒有完整數據可參考。」

有患者在網上留言稱,長期使用的進口藥突然無法購得,只能改用副作用較大的仿製品。「醫生說療效差不多,但吃了就知道不一樣。例如國產降壓藥效果不靈。」

一些中國醫生亦在網上抱怨,麻醉藥效果不佳,手術中不得不為患者再次注射或加大劑量,「這讓醫生無所適從」。

部分觀察者認為,進口藥退場有助壓低藥價,推動國產藥升級;但也有人擔心,政策過度強調「國產替代」將影響藥物多樣性與患者康復。

國產藥雖便宜,卻未必能治好病

湖北醫療政策學者丁先生說,中國醫藥市場正進入「自主化」階段,國家以集中採購與價格管控重塑產業秩序,但也改變了藥品研發與製造環境,對普通患者未必有利。「政府這樣做的出發點是省錢,而國產藥從研發到臨床實驗往往三五年就完成,審批過程不嚴,藥效自然不如外國原研藥。」

丁先生又說,國產藥雖便宜,卻未必能治好病,對患者而言,代價沉重。「醫藥安全不僅是供應的穩定,也關乎患者能否拿到合適的藥。」

八十個藥品註銷事件被視為中國醫藥市場轉型的縮影。醫界人士普遍認為,若政策導向一味強調成本控制而忽視臨床真實效果,將削弱整體醫療信任體系,影響社會對公共衛生的信心。

根據藥監局歷年公告統計,自2021年以來,中國每年平均註銷藥證數量超過五十件,而今年截至十月中旬的註銷總量已達百件以上,創近年新高。分析人士認為,藥證註銷集中化反映出官方對市場結構的重新整頓,也意味著外資藥在中國的發展空間持續縮小。

標籤:中國,藥物,貿易戰
分享此文章
Facebook Whatsapp Whatsapp Telegram Threads Email Copy Link Print
上一篇 越南退租國產飛機、印尼高鐵債務困境
下一篇 特習會出現變數 美俄峰會突取消

編輯推介

「港澳平」批散播「祝福名單」屬干擾破壞選舉 評論:營造沒有中國干預
2025 年 10 月 24 日
煙花爆破藝術家 再炸巴黎龐比度中心 法國民眾批黑煙令人窒息
2025 年 10 月 24 日
班農: 白宮有「全盤計劃」繞過憲法 讓特朗普2028年連任
2025 年 10 月 24 日
美專家憂美國對華政策混亂「特習會」只能暫緩緊張局勢
2025 年 10 月 24 日
中國晶片泡沫仍在爆破階段 浙江福建仍有晶片廠破產
2025 年 10 月 24 日

最多瀏覽

英倫中港矛盾|食檔被中國大媽掃場 港人損失逾4萬英鎊黯然退場
2025 年 10 月 22 日
Chickeeduck網店結業|四年前遭東莞海關充公貨品   正版貨被放售淘寶   周小龍斥:呢班土匪嚟!
2025 年 10 月 22 日
駭客組織「匿名者64」駭入多個中國政府部門網站 發布反共文章及圖片
2025 年 10 月 22 日
路透社:特朗普考慮對華極限施壓 禁止全球對華出口含美國軟件或零件產品
2025 年 10 月 23 日
國際資本在華「進退兩難」千億美元投資面臨大虧損
2025 年 10 月 22 日

支持 《追光者》

按此訂閱

其他新聞

即時頭條港聞

英國半年報告|提及獨媒、法庭線被查稅   新外相指打壓獨立傳媒違《中英聯合聲明》承諾

2025 年 10 月 24 日
國際

白宮宣布特朗普與習近平下週四舉行雙邊會談

2025 年 10 月 24 日
A1兩岸

中共四中全會|涉及香港不足20字   無再提一國兩制   李家超:感到鼓舞和振奮

2025 年 10 月 24 日
上一頁 下一頁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追光者 Pulse HK》是一個全新的香港人國際新聞平台,為世界各地的香港人提供24小時新聞。

緊貼《追光者 Pulse HK》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