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學者葉蔭聰在社交媒體表示,已向通訊事務管理局投訴《東張西望》上月有關牛頭角下邨一名女子的報道,報道指該女子向陌生男子借錢,又「揭破」她在公屋單位進行賣淫活動。葉蔭聰批評節目將疑似精神病患者的行為放大,以達到獵奇效果,又暗示倚賴政府福利的人「唔抵幫」、道德敗壞,節目已違反通訊事務管理局的節目標準守則。
文化研究學者、前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副教授葉蔭聰今午(19日)在社交媒體發布短片,指已向通訊事務管理局投訴《東張西望》上月有關「牛下女王」的系列報道。報道指一位名為「阿Mi」的女子,經常在牛頭角下邨向男途人索取金錢,特別是中年及老年男性,金額由120至200元不等。有街坊指男子會跟阿Mi回家,懷疑她在公屋單位內「賣淫」。
《東張西望》派人「放蛇」,接觸阿Mi並進入其公屋單位,期間阿Mi承認自己有吸毒習慣,又曾與一名18歲青年進行性交易,收費300至500元。阿Mi說丈夫將她和女兒趕出家門,後來她跟家人關係破裂,每次回娘家都被家人報警送往精神科醫院,亦有吸毒的不良習慣,她更透露自己不想提供性服務,但精神問題令她無法正常工作。
節目主持人其後在街上追訪阿Mi,她承認有吸毒習慣但無賣淫,更一度情緒激動,向保安求助及報警。
學者:節目經常暗示依賴政府福利人士「唔抵幫」、浪費納稅人資源
葉蔭聰指出,報道提及阿Mi一些疑似精神病的表現,亦有進出精神病院的紀錄,但節目並沒有以關懷精神病患者的人道態度對待她,「反而不斷把她的說話及行為放大剪輯,以達至聳人聽聞、獵奇的效果」。
然而,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的「電視通用業務守則 – 節目標準」文件列明,電視及電台不得在節目中加入「可能導致任何人士或群體基於心智不健全等原因,而遭人憎恨或畏懼或受到污衊或侮辱的材料」。他認為,《東張西望》這輯關於「牛下女王」的報道已違反了該守則。
他續指,《東張西望》經常針對低下階層的所謂怪異、危險的行為進行報道,甚至以揭露真相之名渲染誇大,窺探侵犯別人的私生活,報道又往往特別聚焦倚賴政府福利的人,無論是公屋居民或綜援人士,「當中蘊含的訊息,就是這些人『唔抵幫』、浪費納稅人資源,道德敗壞,甚至對社會有危險」。
西方學術界稱此為undeservingness(不值得),把窮人分成deserving(值得) 與undeserving(不值得),媒體常常製造社會及道德恐慌,描繪那些「唔抵幫」的窮人。有學者提出,過去30年英國公共開支緊縮,媒體將領取福利的人描繪成「familiar strangers」,即離「正常人」很近但又怪異的人,指他們是依靠「我們」的寄生蟲。
他解釋,人們恐懼和懷疑他們,把他們混在其他「他者」中,例如無家者、吸毒人士、精神病患等,而這種「他者化」往往把社會問題的深層成因掩蓋,「所以貧窮不只是物質匱乏,而是在符號、論述及想像中處於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