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新聞社週五(24日)報道,從衛星圖像顯示,由中國太平洋天然氣公司(Pacific Gas)擁有的LNG運油輪「CCH Gas」號,疑似在馬來西亞外海,從受美國制裁的俄羅斯船隻「Perle」號接收液化天然氣(LNG)。這是有記錄以來,中國船隻首次被發現直接與美國制裁的俄羅斯LNG船隻進行「船對船」的公然油氣交易和轉運。彭博社指,事件直接挑戰美國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封鎖效力,同時反映中國對俄羅斯LNG需求的持續增長。
事件細節:衛星圖像捕捉船對船轉移
根據彭博新聞社指,衛星圖像顯示,於2025年10月18日和23日分別捕捉到「CCH Gas」號與「Perle」號在馬來西亞沿海平行停靠,位置符合船對船進行轉運交易的特徵,此類操作通常需數日才可完成。「Perle」號載有來自俄羅斯Portovaya LNG工廠的燃料,該工廠和船隻本身於2025年1月被美國列入制裁黑名單,旨在限制和削弱俄羅斯能源產業。 「CCH Gas」號由中國太平洋天然氣公司擁有,該公司尚未回應置評請求。
彭博社報道稱,這是中國加入俄羅斯「影子艦隊」的首例LNG船對船轉運交易。「Perle」號從俄羅斯波羅的海Portovaya LNG工廠出發,美國國務院於1月宣布制裁該設施,風停期至11月。專門報道海運貿易的「TradeWinds」指出,兩艘暗艦隊LNG船在馬來西亞對開水域定位,可能轉運多種受制裁俄羅斯貨物。
制裁背景與俄羅斯能源出口挑戰
美國對俄羅斯能源的制裁旨在因應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針對包括Portovaya LNG工廠在內的設施,以限制俄羅斯能源收入。俄羅斯已轉用「影子艦隊」(即大批未註冊或保險不明的船隻)來規避制裁,經常在公海上進行船對船轉運交易。彭博社早前已報道,一艘暗油輪「Perle」號在馬來西亞外海疑似轉運受制裁俄羅斯LNG。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LNG進口國,對俄羅斯LNG需求強勁。美聯社曾指,一艘俄羅斯LNG船於10月17日抵達中國北海終端,儘管受制裁。路透社指出,中國已接收俄羅斯Arctic LNG 2項目的第十批貨物,儘管美國制裁,LSEG和Kpler數據顯示今年累計接收15批。9月,中國接收Arctic LNG 2第六批貨物。
歷史脈絡:中國與俄羅斯LNG貿易模式
這並非中國首次接收受制裁俄羅斯LNG液化天然氣,但直接船對船轉移為首例。俄羅斯Arctic LNG 2項目自2023年啟動以來,中國已成為主要買家,儘管美國於2024年11月制裁該項目。中國進口俄羅斯LNG總量今年增長20%,佔俄羅斯出口近10%。船對船轉運常見於規避制裁的「暗艦隊」操作中,馬來西亞水域成為熱點。
美國國務院尚未正式回應,但制裁公告強調風停期允許某些交易繼續至11月。太平洋天然氣公司及俄羅斯Gazprom均未置評。
能源專家指出,船對船轉運是俄羅斯規避制裁的常見策略,中國參與反映地緣政治聯盟加強,而數據顯示,俄羅斯LNG出口中國持續增長,儘管美國加強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