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自殺消息頻傳,北京安定醫院統計指,6至16歲在校學生之中,出現心理困擾的比例高達17.5%。在危機加劇之下,教育部推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10條措施》,提倡減少考試壓力、每日運動兩小時和充足睡眠等改善方法。但有專家認為,中國的社會制度與洗腦教育,才是學生焦慮與抑鬱的問題根源。
教育部上周五(24日)公布的《10條措施》,內容涵蓋減輕功課負擔、每天運動兩小時、充足睡眠、健康使用互聯網、關懷特殊學生群體、建立預警機制、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營造友善校園環境、促進家庭和諧親子關係,以及推動部門協同防護機制。
拒學問題激增 心理門診「一號難求」
教育部推出「10條措施」,反映學童精神健康問題日趨嚴重。中央電視台今年4月曾報道,全球約有17.8%兒童青少年存在拒絕上學及其相關問題,但中國兒童心身醫學科普通門診中,大概有20%到30%的兒童出現拒絕上學問題,而各大醫院與青少年有關的心理門診幾乎都「一號難求」,有的醫院甚至直接開設「拒絕上學門診」,門診開設10個月,接診接近1萬人次。心理問題主要有憂鬱、焦慮、躁鬱症等,有14歲女學生表示遭遇校園暴力,因此拒絕上學。
另外,北京安定醫院2021年也曾發布《中國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流調報告》,指6至16歲在校學生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比例,高達17.5%,例如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焦慮、對立反抗行為和嚴重抑鬱等。換言之,每6名學生之中,就有1人正承受心理困擾,留守兒童群體的相關比例更高達30%。
學者:從上而下的壓力傳導
對於官方的應對措施,北京學者王華向《大紀元》分析指,教育部只是針對「表面現象」解決問題。他認為,措施即使看來要解決學業壓力,但壓力實質上「來自國家,來自獨裁政黨」,層層傳導至家長、老師,最終轉嫁到學童身上,「國際上都在講創造,中共也搞創造,但是它把人們的頭腦禁錮起來,你怎麼創造啊?」
大陸律師陳峰(化名)也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根本是「中共的洗腦教育造成」,這種教育「泯滅人的天性」,從小就讓人在模具中生長,並且進行「無神論的洗腦」,最終導致思想不健康、甚至「變態」,「根子上都是因為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造成,這是根子問題,其他的修修補補根本解決不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