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立法會將於下月7日進行投票,今年選民登記人數銳跌至413.8萬,較上屆2021年立法會選舉少逾33萬人,然而60歲以上選民則「逆市」增加,比2021年增逾21萬人,當中71歲以上選民總增幅達兩成,屯門、大埔和北區增長更高達37至44%。政府昨(19日)公布將於3間安老院增設「外展票站」,方便長者投票。《追光者》發現,其中兩個外展票站選址,都是長者選民增長明顯的地區。
設3院舍「外展票站」 涵蓋逾2,000名長者
政府昨(19日)刊憲公布22個公務員、醫護人員及少數族裔專屬票站及院舍外展票站,其中3個安老院票站分別位於古洞北福利服務綜合大樓、葵涌仁濟醫院華懋護理安老院,以及黃竹坑東華三院賽馬會松朗安老綜合中心。翻查資料,3間安老院合共提供近2,200個長者宿位,單是古洞北就可供1,750名長者入住,並同時提供40個智障及肢體傷殘人士宿位。
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陸啟康在上周五(14日)公布有關安排時指,由於長者佔整體選民一定比例,因此當局希望以試點形式,方便相關年齡組別投票。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周二(18日)補充,票站將設於院舍禮堂或公眾地方等,並已向全港216間長者中心和21間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派發2萬元津貼,資助在選舉當日接送長者至票站。翻查資料,當局在2023年的區議會首度推行相關津貼計劃,但最終投票率創開埠以來最低,只有27.6%。
長者選民佔整體四成 屯門長者選民增長冠絕全港
針對陸啟康指「長者選民佔一定比例」,《追光者》對比今年及2021年立法會選舉的選民人數變化。2021年60歲以上長者選民只佔整體約33%,今年比例卻飆升至四成,選民人數亦由2021年的148萬激增至今年的170萬。
若對比長者各個年齡組別,66至70歲選民除灣仔區錄得跌幅外,其餘地區均見增長,新界地區如北區、西貢、元朗更有超過三成增幅。
71歲或以上更是全港各區唯一全數均有增長的年齡組別。其中屯門區增幅更高達44%,冠絕全港,人數由2021年的3.7萬增至2025年的5.4萬。大埔增幅亦有四成,由2021年的2.2萬增至今年的3.1萬。排第三的北區亦由2021年約2.2萬增至今年近3萬,上升37%。
對照外展票站位置,古洞北票站所屬的北區,正是66歲或以上選民增幅三甲地區;至於黃竹坑票站所在的南區,亦是港島長者選民增長率最高之區,增幅逾一成。
建制獻計谷長者票 倡流動票站、郵遞選票
早在政府宣布向院舍提供交通津貼之前,九龍樂善堂在上月23日已經宣布將會為行動不便及有需要長者,提供免費接載中心或院舍至票站,值得留意是,該組織的總幹事劉愛詩同時在九龍西出選。
旗下擁有10間安老院逾1,400名長者入住的嘉濤集團董事長、黃大仙區委任區議員魏仕成接受《文匯報》訪問時,支持政府在安老院設「外展票站」,並建議提供流動票站,穿梭不同安老院,「投完一間就可以即刻去下一間」,方便院舍長者投票。本月初(3日)更有建制派建議政府修例,容許長者以郵遞選票,或網上投票方式參與選舉,無須舟車勞頓前往票站。
建制專門向長者派物資換個人資料 建制扮演子女噓寒問暖
前屯門區議員甄霈霖表示,過去建制派會在社區專門向長者派發物資,但同時收集他們的個人資料,名義上是用作加入居民協會享有優惠,實際卻是用作選舉宣傳的資料庫,在選舉時候打電話或寄入屋郵遞向他們拉票。
有曾協助立法會及區議會選戰的前民主派助理表示,對建制派而言,「老人家企喺度、『生勾勾』就係票」。他表示,長者相對其他年齡群組更「容易下手」,「因為這些長者很多時候子女不在身邊,不管是搬出去還是已經移民,於是那些建制派便會扮演成他們的子女:『今日身體好唔好呀』、『有無出去飲茶呀』、『夠唔夠衫呀』,定時定候噓寒問暖、閒聊一下,送贈小禮物,就會討得他們歡心」。
他又補充,有些長者可能在生活上遇到奇難雜症,「你不一定最終能幫他解決問題,但在過程中你有問候過他、陪他到社署之類,那他們以後有甚麼需要都會找你」。他又慨嘆,以往民主派也會深耕長者組織工作,甚至帶他們「開組」學習爭取自己的權益,但在如今政治環境下,社區工作幾近被建制派壟斷。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1 月 17
- 2025 年 11 月 18
- 2025 年 11 月 17
- 2025 年 11 月 11
- 2025 年 11 月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