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最新發布一份有關中國利用香港「高度自治」特殊地位謀取外交及經濟利益的報告,指出香港的高度自治在《國安法》及相關的「愛國化」制度改革下已蕩然無存(simply no more),報告更揭露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已被利用於協助中國進行跨境鎮壓。香港監察呼籲國際社會重新檢視,是否繼續維持香港的特殊待遇,並以此作為籌碼施壓中國恢復其自治承諾 。
香港監察在歐洲議會發表一份題為《The Limits of Autonomy: a review of Hong Kong’s special status under ‘one country, two systems’》的報告,詳細分析中國如何一面破壞香港的高度自治 ,同時操縱(manipulate)其在國際上獲得的優惠待遇與特殊地位,以其為白手套為自身謀取利益 。
滲透國際組織 香港成中國傳聲筒
報告披露,中國利用香港在國際組織中的參與權 ,使其變成北京的傳聲筒。例如,香港與中國合作阻礙公民社會參與聯合國 ,資助一批官辦非政府組織(Government-organized NGOs, GONGOs),向聯合國提交「獨立」報告 ;這些GONGO有不少由政府或黨內人士領導 ,並以「講好中國故事」為目標,同時騷擾、恐嚇或遏制真正獨立的非政府組織及社運人士 。報告提到包括香港監察等在內的民主倡議組織,在中港聯手下被阻止向聯合國機構提交意見 。
此外,報告指出香港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協助擴大中國影響力。中國指使香港派出代表出任WTO轄下委員會主席,並在中國僅具觀察員地位的委員會中加入香港代表,實際上讓中國的代表權加倍。報告以香港反對台灣代表林良蓉出任政府採購協定(GPA)委員會主席為例,指出香港希望為中國日後加入GPA掃除障礙。
經貿辦成跨境鎮壓「白手套」 報告籲檢視外交豁免
香港監察在報告中特別強調,經貿辦已淪為對海外港人、流亡民主派、異見人士及記者進行跨國鎮壓的白手套。報告提及,2024年,德國拘捕了一名香港貿易發展局的前僱員,涉嫌間諜罪;同年在英國,三名男子因涉嫌監視流亡異議人士而被控,其中一人是倫敦經貿辦職員。港府更向34名海外民主派與異見人士發出100萬港元懸紅,其中2名現居英國的流亡人士更發現其社區出現相關的懸紅公告 。
報告呼籲各國政府重新評估香港的特殊地位,特別是檢視是否繼續授予經貿辦外交特權與豁免 ,以防止港府進一步利用其進行跨境鎮壓。報告作者、香港監察資深研究及政策顧問湯柏森(Thomas Benson)向歐洲議會總結時指出,香港監察自2017年起,已經開始警告香港的「高度自治」正被損害。在2020年《國安法》和2024年「23條」落實後,香港自治更是不復存在,敦促國際社會警惕中國操縱香港特殊地位的行為。歐洲議會總務長Miriam Lexmann出席發布會時表示,同意需保護居歐港人免受跨國鎮壓,並呼籲歐盟在與中國外交互動時「保持清醒」(clear-ey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