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圖解DATA
  • 離散・港情
  • 評論
  • 社群園地
  • 專欄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文字大小Aa
追光者 Pulse HK News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搜尋更多內容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登入以瀏覽訂閱內容 登入
追蹤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中文教育眼社群園地

中文教育眼|「融合」不是「同化」:全球反移民浪潮下,為何海外香港語文教育更有價值?

香港語文研習平台
2025 年 11 月 1 日
分享
10 分鐘閱讀時間
分享

近月,澳洲、英國、荷蘭等地相繼爆發「反移民」示威。儘管不少遊行人士表明自己並非仇外,只是反對「大規模的非法移民」,但在社交媒體上,仍不乏較強硬的言論,直言「如果你要保留自己的文化,就應該留在自己的國家;既然選擇移民,就應該全面接受當地的文化與價值觀。」這種觀點迅速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無可否認地代表著部分社群的真實想法。

對身處海外的香港人而言,無論是從新聞報導、網絡平台,還是生活對話中接觸到這類論調,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對「融入」的想像,彷彿要被當地社會接納,就必須捨棄原有文化,這樣才能證明我們「真正屬於這裡」。移居海外的港人聽到這類聲音時,或許會感到迷惘:

如果孩子在外國長大,是否就沒有需要學習香港語文?

如果我們重視香港語文教育,是否代表不願意融入當地?

筆者認為,這種「要融入就要放棄原文化」的想法過於簡化,忽視了對文化適應的深層理解。多元文化心理學家 Berry(1997)提出的「文化適應策略模型」(Acculturation Model)就為這個問題提帶來了啟示。這個模型按少數族裔個體對母文化與主流文化的認同程度,把他們分為四種狀態:

第一種是「邊緣化」(Marginalisation)﹕既不認同自己原有文化,也無法融入當地文化,亦即所謂「兩面不是人」。這類情況容易導致心理失衡,甚至產生孤立與自卑感,為四種狀態中最不理想的一種。

第二種是「抽離」(Separation)﹕只認同原來的文化,拒絕當地文化。這正是許多港人在移民初期會擔心的情況﹕自己人圍爐取暖,與社群脫節,難以發展長遠的生活與事業,甚至引起本地人的反感。

第三種是「同化」(Assimilation)﹕完全接受當地文化,但否定、遺忘甚至排斥自身的家鄉文化。這類人,尤其是小孩子,表面上看似適應良好,語言流利,社交自然,但根據許多資深海外語文教師的經驗,他們成年後,不少人會重新尋找與原生文化的連結,例如學習母語、了解家鄉背景,試圖填補那份「成長過程中的缺失」。

第四種是「融合」(Integration)﹕同時認同兩種文化,既樂於接受新環境,也珍視自己的文化根源。研究發現,「融合」狀態的孩子在學業、社交與心理健康各方面的發展最理想,因為他們能從雙重文化中汲取自信與力量,建立更穩定的自我認同。

當然,現實情況往往比理論複雜。孩子在不同層面上對文化的認同程度不一: 他們可能更喜歡西方的流行音樂,卻愛吃沙嗲牛肉麵多於炸魚薯條;可能平常習慣用英語交流,卻會在面對家人時,用廣東話表達最真摯的情感。事實上,文化並不是二選一,而是一種交織,而這種交織的核心,就是語言。因此,若海外港人家長希望孩子能真正「融入」當地社會,而非被單向「同化」,那麼香港語文教育就不只是情懷,更是一種心理健康與文化身份的保護機制。

面對全球反移民的浪潮,語文教育者的使命反而更顯重要。推廣香港語文,不是為了抗拒新社會,而是為了在融入過程中保留文化的承傳。

作者:香港語文研習平台

相關新聞

  • 中文教育眼|流亡海外,語言和身份 (黃震遐)
    2025 年 10 月 26
  • 中文教育眼|移居英國後,如何讓孩子中英文都不掉隊? (春風)
    2025 年 11 月 01
標籤:中文教育眼反移民同化學習中文廣東話文化傳承海外港人社群園地移民海外融入非法移民香港語文教育
分享此文章
Facebook Whatsapp Whatsapp Telegram Threads Email Copy Link Print
上一篇 中文教育眼|移居英國後,如何讓孩子中英文都不掉隊? (春風)

編輯推介

7歲拍YT苦撐10年| 社職仔破10萬訂閱悟人生意義 AL摘4A*秘訣大公開|離散港情
2025 年 11 月 1 日
Money Discord|特朗普習近平會面 中美貿易戰贏家誰屬?
2025 年 11 月 1 日
中美角力|美防長關注台海南海堅決捍衞利益   董軍促美反台獨中國海警巡黃岩島
2025 年 10 月 31 日
官媒收起戰狼唱好中美關係   央視引述特朗普大讚習近平
2025 年 10 月 31 日
獨家|吳子樂爆炸案脫罪後疑未獲發還護照 流亡抗爭者稱非單一事件
2025 年 10 月 31 日

最多瀏覽

APEC峰會|習近平晤新任日本首相半小時   高市早苗當面提出香港新疆人權問題
2025 年 11 月 1 日
美國宗教媒體:白宮證實特朗普向習近平提及黎智英
2025 年 11 月 1 日
鄧炳強公開譴責許智峯發文籲投白票 許反諷助宣傳:要向鄧局長說聲多謝
2025 年 11 月 1 日
涉在海外拍片鼓勵投票成立「香港議會」  19歲女子回港後被捕今認新煽動罪
2025 年 10 月 31 日
海南瓊中爆發農民抗議  國企公司霸佔農地引發衝突
2025 年 11 月 1 日

支持 《追光者》

按此訂閱

其他新聞

中文教育眼社群園地

中文教育眼|移居英國後,如何讓孩子中英文都不掉隊? (春風)

2025 年 11 月 1 日
社群園地評論

論離散者角色 – 回應黃震遐先生 (任建峰)

2025 年 11 月 1 日
中文教育眼社群園地

中文教育眼|流亡海外,語言和身份 (黃震遐)

2025 年 10 月 27 日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追光者 Pulse HK》是一個全新的香港人國際新聞平台,為世界各地的香港人提供24小時新聞。

緊貼《追光者 Pulse HK》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