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即時頭條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 即時頭條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即時頭條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圖解DATA
  • 評論
  • 社群園地
  • 專欄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文字大小Aa
追光者 Pulse HK News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即時頭條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搜尋更多內容
  • 即時頭條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登入以瀏覽訂閱內容 登入
追蹤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社群園地評論

論離散者角色 – 回應黃震遐先生 任建峰

投稿
2025 年 10 月 29 日
分享
19 分鐘閱讀時間
分享

近日看到香港民主運動前輩黃震遐先生一篇關於近年定居海外港人的文章,有些感想。

黃先生文章的標題(一概地形容近年定居海外的港人為「流亡」)與其第一句(「張燦輝教授說得很清楚,他是流亡,不是移民。」)已經是很難以接受。的確,有些定居海外的港人的確是不得不走,而我亦因此不敢說張教授的個人具體情況能否與「流亡」兩字拉上關係。但把近年定居海外的港人一概說成為「流亡」(有些海外港人亦會以自我形容為「走難」、「難民」來帶出類似概念)未免太輕佻。

無可否認,近年離開香港到海外定居的數十萬香港人大多都是因為對香港近年的社會、政治形勢不滿或/與恐懼而離開的。但這樣就足以說成為是「流亡」、「走難」或「難民」嗎?一般來說,任何決定離鄉別井的人都是基於對家鄉的各種不滿與對其前景的焦慮才會移居外地,難道全世界不同種族移居世界各地的人都是流亡者、是難民不是移民?

而較具體地說道近年定居海外的港人,只要與那些社群稍有接觸的人,都會知道他們大多都不時還會去或經香港探親、購物、品嚐美食、轉飛機去日韓旅遊、甚至與留居港人親友一起去廣東省一日至幾日遊。就算是沒有這樣去香港的定居海外者,都只是因財政緊拙或抱着「賣仔唔好摸頭」心態而不去,並不是他們不能去香港。

把活於這些處境的大多數定居海外港人都說成為「流亡」、「走難」、「難民」,不是對那些因自己或親友受威脅而不能不離開香港、不能在不會失去人身自由情況下回去香港的人士很不尊重嗎?老實說,連我個人都不敢視自己為「流亡」(有些媒體這樣形容就不輪到我控制),畢竟我走時未受到迫切性威脅,我亦已從小是澳洲公民。連被國安通緝的都未必稱得上是「流亡」、「走難」,又何況仍能出入香港自如的定居海外者?

同時,基於上述的近年定居海外港人的實況,黃先生對於把他們形容為「離散者」的各種批評亦不成立,而黃先生在其文章引述陳健民教授近期的一篇文章亦準確地把近年定居海外港人形容為「離散者」。

在討論「離散者」概念後,黃先生就把焦點轉到他形容為「流亡」(但我在以下會因上述理由把其形容為「離散者)港人的角色。他先引述「猶太人被驅散幾千年,無論多麼融入當地社會,始終保留自己的語言和文化。他們的身份認同始終沒有喪失。也因此最終可以復國。」

這個比喻放在港人離散者身上並不成立:猶太人在公元一世紀是被羅馬人從古時猶太人根據地徹底驅逐,其家鄉過千年來根本已幾乎完全沒有猶太人,當然唯有靠四散東西的猶太人去保持其語言和文化。再者,猶太人的保持語言與文化,其實都不是像黃先生看得那麼單純,因為西歐、東歐、中東、北非、甚至中原開封的猶太人之間都有很大的外貌、語言與文化差異,當下以色列的嚴重社會內部矛盾有很多亦因這些差異而起。

而更重要的,就是香港人與猶太人很不同,就算不計近年從中國大陸定居香港的新移民,香港都還有近至少六百多萬人留下來了!這就令我想起二戰後定居澳洲的大量希臘與意大利人。他們家鄉二戰後一貧如洗,希臘更邁向獨裁而意大利政制就嚴重黑手黨化,令他們離鄉別井。定居澳洲後,他們以自己是「武林正中」自居,在澳洲努力保留家鄉語言與文化。但到後來回鄉探親時,他們就會驚覺,希臘與意大利在他們離開後都變了很多,而世界亦不會因為他們多年來自認為的「武林正宗」而去否定現代希臘或意大利當地的語言文化。

這亦帶到黃先生的第二堆例子:「我曾經去過波羅的海國家、格魯吉亞、和波蘭,問當地人為甚麼他們可以長期被鄰國統治而仍然保持他們的國族身份認同及復國志願?他們都異口同聲指語言和文化的保存,是最有效的軟對抗方式。而俄羅斯則從沙皇年代就否認烏克蘭語存在,說這只是彆腳走樣的俄羅斯語而已。今天,用不用烏克蘭語也已經成為向不向俄羅斯投降的指標之一。」這些國家例子不就是正正示範,如果一個地方還大有人在,保留語言、文化、政治希望始終都是要由留下者為主力嗎?

然後黃先生認為離散者的守護角色主要有兩個。首先,他提到保留香港自認為的中西合璧、包容文化,與現在香港被中共文化滲透成為對比。可惜,有與世界各地離散者溝通的,都會留意到在外的港人種族歧視問題頗為嚴重,無論是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白人都會有不同理由去經常嘲笑與看不起他們。如這問題不被正視,離散者又怎樣去擔當守護中西合璧、包容文化角色?

第二,黃先生認為離散者必須擔當守護粵語的角色。個人來說,我試過對不同離散者說要確保守護的粵語盡量不要有懶音,但通常的回應都是「何必執着,大家聽得明白就可以了」(不過我一提到「輪更」或「恆生」以懶音說出來的尷尬,大家都會靜了起來)。我亦試過向離散者提出,可否盡量以清一色粵語去組成一般非技術性內容句子,得到的回應都是「太難了」、甚至是說粵英夾雜是香港語言可愛之處(後者我不否定,自己有時都墮入粵英夾雜,但就與「守護粵語」拉不上關係吧,至少我不敢以捍衛粵語自居)。試問連自認為是母語的語言都未能掌握,又怎去擔任語言守護者角色?

說到這裏,我必須澄清一點。我絕對不是說離散者不應嘗試保留自認為的固有文化。想做就去做、覺得值得做就去做、有能力就去做,但不要自以為是那樣地去背上「守護超人」角色。事實就是,無論離散者怎樣保留他們離開前所記得的一切,香港仍在,留下來的人多的是,他們無論是活在獨裁陰影下與否都會以自己方式把當下香港本土文化漸變。離散者保留下來的,主要是為了自己在移居去了的地方承傳,因為就算香港有一天「光復」,到時留在香港的人都會以自己到時習慣了那一套去生活,離散者是沒可能夾硬把自己保留了自以為「武林正宗」的一切強迫到到時還在香港的人身上。

另外,離散者的確可以選擇發表及倡議一些在香港本身再不能發表的東西。不過,我們就此的角色都只是在香港有待「光復」是暫緩一下。畢竟我們已經離開了,而我們絕大多數都真的不適宜說是「流亡」、「走難」、「難民」。就算香港有一日「光復」,留下來了的港人才是「莊家」,離散者的歷史角色亦已完成。歷史亦幾乎沒有由離散者回朝帶領的「光復」後社會能得到可持續成功的。

長話短說(雖然已說了很多),離散者應該多一份謙卑、少一份優越感,面對留下來的人如是、面對定居地方的社會如是。

相關新聞

  • 中文教育眼|流亡海外,語言和身份 (黃震遐)
    2025 年 10 月 26
  • 東周刊政論文章向港學者施壓 勿參加台灣中研院「香港研究」研討會
    2025 年 10 月 21
  • 父親離世惟無法回國送終    王丹經歷「流亡者最痛」
    2025 年 10 月 22
  • 香港監察報告:高度自治蕩然無存 中國利用香港作白手套
    2025 年 10 月 17
標籤:任建峰散離流亡海外港人評論陳建民難民黃震遐
分享此文章
Facebook Whatsapp Whatsapp Telegram Threads Email Copy Link Print
上一篇 教育局向大專院校施壓阻學者赴台出席中研院香港研討會 《教育刺針》:局方一劍封喉
下一篇 APEC峰會前夕首爾咖啡店拒接中國客 中國網紅:你有本事就繼續歧視

編輯推介

特習會前哨|中國先恢復購買美國大豆 特朗普對達成中美協議感樂觀 WSJ:習最需要的是時間
2025 年 10 月 29 日
鍾劍華時評|立法會選舉清洗資深議員   建制外圍政黨勢被邊緣化
2025 年 10 月 29 日
中俄伊朝四國組織鬆散 目標是重塑全球秩序
2025 年 10 月 29 日
不是短評・特習會|中共涉扮環保人士唱衰澳洲公司有前科 美澳稀土開發計劃恐存認知戰「死穴」
2025 年 10 月 28 日
特習會・台灣|中國對台認知戰殺到英國  指英「承認」台灣是中國一個省   台轟扭曲史實誤導國際社會 
2025 年 10 月 27 日

最多瀏覽

大學畢業生全職空缺少逾半 畢業2年想轉工逾2月無回音:搵到懷疑人生
2025 年 10 月 27 日
《星期日泰晤士報》:中國在英資產 為習近平政權帶來豐厚收益
2025 年 10 月 27 日
立法會選舉|盧文端預告香港將出現「前所未有」總動員   暗示投票率不能低過三成
2025 年 10 月 28 日
特朗普「很樂意」再戰 2028 拜登形容美國處「黑暗時期」 
2025 年 10 月 29 日
特朗普與高市早苗有共同信念 合組成亞洲抗中同盟
2025 年 10 月 27 日

支持 《追光者》

按此訂閱

其他新聞

專欄編輯推介

京城內望|四中全會與中美新冷戰   不再談意識形態與制度競爭

2025 年 10 月 28 日
專欄濤釋世界

濤釋世界|習近平揮淚斬何衛東等九上將

2025 年 10 月 26 日
中文教育眼社群園地

中文教育眼|流亡海外,語言和身份 (黃震遐)

2025 年 10 月 27 日
上一頁 下一頁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追光者 Pulse HK》是一個全新的香港人國際新聞平台,為世界各地的香港人提供24小時新聞。

緊貼《追光者 Pulse HK》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