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推出的Sanrio角色My Melody原本是純真可愛的象徵,但在不少網民眼中,已轉變成一名深藏不露的「心機女」、「八婆」或「綠茶婊」。罪證要追溯到2005年播出的動畫《奇幻魔法Melody》(おねがいマイメロディ),建立了My Melody與當年的新角色Kuromi之間的特殊友誼關係,也無意間為My Melody貼上了「天然黑」與「偽善」的標籤。
此外,日本TBS電視台主播宇垣美里2017、2018年左右發表「マイメロ論」(My Melody理論),提倡在面對不合理的事情時,心裡默念:「我是My Melody,困難的事我不懂,我想要吃草莓…」將對方的說話視為胡言亂語,忽略不理,節省腦力專注其他事情。該理論當年在日本網上爆紅,被年輕女性視為「可愛的反抗」及職場生存術,有助減壓。
其實,My Melody設計靈感來自童話《小紅帽》,她是一隻戴著粉紅帽子的兔子,喜歡烘焙、音樂和與朋友相處。她的外表粉嫩可愛,個性設定為溫柔、善良、略帶天然呆,經常以「拜託」作為口頭禪,象徵純真與友愛。
她的形象最初當然是正面,但隨著網絡時代到來,華語地區網民開始2019年左右重新檢視這個角色。原本的「可愛」開始被解構,轉而成為批評的焦點。這一轉變並非一夜之間,而是透過2005年版動畫劇情和迷因的傳播逐漸發酵。
動畫無心插柳
若要深入理解My Melody為何被貼上負面標籤,就必須從「受害者」Kuromi的角度出發。2005年的動畫中,Kuromi從原本的反派角色,被塑造成一個「因長期受到My Melody無心傷害而走上歪路」的悲劇人物。動畫設定了一本極其重要的筆記,記載了Kuromi被My Melody「欺負」的點點滴滴,數量多達數千條。
雖然動畫原本的意圖是將這些事件描繪成因My Melody天然呆所引發的誤會,但在成年觀眾眼中,這些行為簡直是欺凌。經典「罪狀」包括:Kuromi不小心跌倒擦傷,My Melody主動幫忙貼膠布,但她貼錯位置,一次次撕下重貼,讓Kuromi 的傷口痛上加痛,淒慘叫喊,My Melody還一臉無辜。
此外,My Melody曾「天真地」撕下Kuromi最寶貴的筆記本內頁來幫自己擤鼻涕;Kuromi造蛋糕給喜歡的男生,被My Melody的「笨手笨腳」徹底搞砸,但My Melody總是一臉無辜地說聲「哎呀」,彷彿一切與她無關。加害者毫無自覺,受害者卻痛苦一生,引發觀眾對Kuromi的同情,進而對My Melody的「無辜」感到厭惡。
華語網路語境中,網民以「八婆」、「綠茶婊」等詞語形容My Melody,認為她外表清純無害、楚楚可憐,實則工於心計、玩弄他人於股掌之間。動畫中的My Melody遇到困難時,招牌動作就是用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別人,說出「拜託你了!」。這種將麻煩事推給別人,自己坐享其成,事後再用可愛笑容帶過的行為,在成年觀眾眼中,極其容易引起反感。她被視為那種在群體中利用「弱者形象」來獲取利益,同時邊緣化真正努力者(如Kuromi)的人。
面對風暴,Sanrio香港官方曾經罕見表態。2022年4月6日,「Sanrio Gift Gate HK」 Facebook專頁發文:「小編留意到近日有不少有關 My Melody 網絡批評,表示極度遺憾及強烈抗議。小編重申每次幫完 My Melody 換水、搬野均有同我講『唔該你呀』,可見其十分有禮貌,#好人卡已收」這篇帖文以幽默方式回應,試圖化解危機,但網民並不收貨。
或許Sanrio當初並未預料到,一部兒童向的搞笑動畫會讓My Melody背上「虛偽」的罵名。而宇垣美里的「マイメロ論」更展現了一種「透過裝傻和依賴男性(或其他強者)來生存」的處世智慧;在面對敵人時,從不動手,自己保持乾淨。這種生存方式雖然令人不齒,卻異常「實用」。各位身邊都總會有至少一個朋友同事像「My Melody」吧?
作者:林兆彬
前油尖旺區議員(旺角東)、時事評論員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1 月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