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發表2025報告,指出香港僅餘的政治自由被「瓦解」,公民社會與言論自由也遭「類似命運」,特別是國家安全擴展至所有領域,連私人企業也需配合北京政治目標。CFHK政策和倡議專員許穎婷認為,今年報告的態度比去年更明確和強硬;財經評論員利世民則分析,報告因應香港成制裁規避樞紐而建議重新檢視本港美元結算中心的地位,或對銀行金融體系帶來衝擊。特區政府反駁報告污衊抹黑,予以強烈譴責。
2025報告第12章以香港為主題,大篇幅講述在廣泛(expansive)的國家安全定義下,北京「瓦解」(dissolved)本港僅餘的政治自由,公民社會與言論自由也面臨「類似命運」(similar fates),斥當局透過恐嚇,有效地壓制市民不敢公開反對政府;加強對「軟對抗」的監控,與中國「萬事皆可國安化」(securitization of everything)的作風同步。
報告又關注,北京透過拘捕公民社會領袖威嚇香港市民,尤其對黃之鋒、黎智英等高知名度案件特別嚴苛,以增加控罪、駁回上訴等手段意圖將他們持續監禁;而流亡海外人士則面臨被懸紅緝捕、跨境鎮壓、註銷護照等,連在港家屬也遭受騷擾。
許穎婷:報告態度比去年更明確、強硬
香港自由委員會基金會(CFHK)政策和倡議專員許穎婷認為,今年報告內容比去年展現出更明確和強硬的態度,亦更全面涵蓋公民社會、司法獨立、營商環境等議題,特別樂見除了黃之鋒、黎智英等名字被提及外,海外流亡港人受不同形式的騷擾也被關注,例如郭鳳儀父親的情況。
許穎婷坦言,儘管每年的報告重複類似內容,但只要不斷提起,就能重新讓美國政府等機構再度聚焦,亦能透過文字記錄,令中國和香港政府知道,美方一直關注相關案件和香港現況。
港府今(19日)清晨發新聞稿強烈譴責報告,駁斥失實偏頗的言論污衊抹黑,批評委員會「濫施長臂管轄、亂揮制裁大棒,才是真正的『跨境鎮壓』」。發言人再抨擊報告提及黃之鋒及黎智英案的目的「昭然若揭」,企圖利用政治力量干預司法程序,促使被告不能獲得應有的公平審訊。
港府官員偽裝獨立吸引國際投資 惟中共利益凌駕商業交易
經濟方面,報告形容隨着香港愈來愈像一個中國城市(increasingly resembles just another mainland city),經濟也更依賴中國,與其經濟困境相呼應。又指出,港府初步成功挽留外國企業,儘管官員為吸引國際投資而維持獨立的「偽裝」(pretense),「國家安全」卻擴展到所有領域,甚至對私人企業施壓要求配合北京的政治目標,令中港兩地制度更難以分辨。
同時,委員會認為香港已成為出口管制與制裁規避的樞紐,促成中國與俄羅斯、伊朗及北韓相關的國際交易;而北京介入阻止長和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顯示香港企業及商業交易正受中共指令所制約,中共的利益凌駕香港努力重塑的商業友善形象,提醒在港的外商要警惕,北京或以《國安法》干預,甚至擴張立法範圍來干涉毫無關聯的交易。
財經評論員利世民特別指出,報告最後的建議部分值得關注。委員會指出,針對香港成為全球制裁的規避中心,國會應立法將香港作為美國離岸美元清算中心的地位,與其遵守美國制裁的情況掛鉤;指示財政部評估香港美元清算所自動轉帳系統(USD CHATS)的交易如何促成規避, 研究以其他系統取代等。
利世民:若美方落實建議「好大鑊」
利世民分析,若美方落實這些建議將帶來大衝擊,對香港金融銀行體系有直接影響,制度轉變更有機會波及對聯繫匯率的信心,「係幾大鑊」,舉例按目前機制,香港銀行界可透過聯儲局的互換協議,以抵押品換取美金而無需變賣資產,如果財政部斷定香港協助規避制裁,取消互換協議的話會「好大鑊」。不過他補充,華府與國會是否同一陣線也是未知之數,但行政當局或會受壓作出回應。
港府則回應,高度重視維護金融體系的誠信及穩健,但不會執行其他國家施加的單邊制裁。發言人又重申,香港具「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將繼續鞏固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等地位,指香港繁榮穩定必能對美國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