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文字大小Aa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離散・港情
  • 專訪
  • 評論
  • 社群園地
  • 專欄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文字大小Aa
追光者 Pulse HK News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搜尋更多內容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登入以瀏覽訂閱內容 登入
追蹤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中文教育眼社群園地

中文教育眼|香港語文作為第二語言:知易行難

香港語文研習平台
2025 年 11 月 8 日
分享
10 分鐘閱讀時間
分享

在海外成長的港人子女,日常生活多以英語交流。香港語文(無論是粵語口語還是繁體中文書寫)往往只在週末課堂或家庭對話中偶爾出現。久而久之,雖然香港語文一方面是孩子的母語,但實際上,從習得的角度、使用頻率與流利程度來看,它已無可否認地成為第二語言。當語言的角色改變了,教與學的方法,也必須隨之改變。

觀念上,「海外香港語文應以第二語言方式教授」這個道理不難理解。但到了現實操作時,很多家長,甚至老師本身,仍然拋不開傳統的包袱。最明顯的例子,是孩子只要去上課學中文,教師和家長就會期望小朋友寫字。下課後,「孩子今堂學會了寫哪幾個字?」是家長和老師最關心的學習成果,彷彿「能寫」才代表「學會」中文,口語溝通、理解、表達,甚至孩子對語文的興趣卻經常被忽略。

也許大部份讀者都沒有「中文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切身經歷,但我們對「學英文」肯定不陌生。英語課上,我們背文法、串字、默詞語,成績不差,但真正與外國人交談時,卻結結巴巴,缺乏自信。問題並不在「知識」,而是在聆聽與說話「能力」:聽得明,不一定理解;理解後,想不想到怎樣回應;想到怎回應,又能不能清晰、得體地表達? 同樣的問題,如今也出現在海外的中文課堂。若香港語文教育的方法不變,學生的結果也必然只會重蹈覆轍。

那麼,應該怎樣學?

要讓海外的孩子學好香港語文,我們必須首先改變觀點。傳統的中文學習模式是為第一語言學生設計的,他們的聽說基礎早已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到學校學習時,自然著重閱讀、寫作與語文知識。然而,第二語言學習者的情況不同,他們缺乏語境、輸入有限、使用機會少,學習必須從真實生活出發,重視接觸與應用。

掌握第二語言有自然的次序:聆聽、 說話、 閱讀、寫作。孩子必須先經歷大量「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理解語音與語意,才能逐步形成語感,進而開口表達。對第二語言學習者而言,課堂上最重要的並非漢字的原理,也非筆劃或部首,而是有意義的語言使用。當孩子透過故事、歌曲、遊戲、對話、手作等情境和活動去接觸語言,他學到的不只是詞語,而是語言在真實生活中的用途。

另外,課程規劃及評估制度也必須隨之革新,但篇幅所限,這兩部份之後再詳談。簡而言之,課程設計者應從一個更宏觀的層面,建立明確的的遞進梯階,讓學生先能以香港語文進行日常溝通,再逐步發展至認知與學術層次的語文能力;評估方面,則宜更重視學生的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與語用策略,例如能否用中文提問、描述、表達感受或完成具體任務等。

總括而言,香港語文在海外作為第二語言,不僅是語文定位上的改變。對老師和家長而言,也是方法和心態上的轉變。從課程,教學法,到評估,互相配合,環環相扣。知行合一,我們方可找到海外香港語文教與學的方向。

作者﹕香港語文研習平台

致力推廣有系統的第二語言香港語文教育。
「語通四海,文繫家港。」
——普及香港語文
——承傳香港文化
Facebook / Instagram: @hkelp.uk

相關新聞

  • 中文教育眼|「融合」不是「同化」:全球反移民浪潮下,為何海外香港語文教育更有價值?
    2025 年 11 月 01
  • 中文教育眼|師資培訓不容忽視 海外需要「第二語言香港語文老師」
    2025 年 11 月 10
標籤:中文教育眼社群園地第二語言繁體中文香港語文教育
分享此文章
Facebook Whatsapp Whatsapp Telegram Threads Email Copy Link Print
上一篇 讀者來稿|飢餓、反抗與尊嚴:一個流亡者在愛爾蘭聽到的回聲(TT)
下一篇 中文教育眼|True or False? GCSE中文考生都係華人?

編輯推介

Pulse 快評|昔日可愛角色My Melody為何淪為眾矢之的?(林兆彬)
2025 年 11 月 11 日
公院殮房收費爭議|指食環遺體火化時段如演唱會式搶飛 業界揭每月至少10多名家屬碰壁
2025 年 11 月 11 日
支聯會案.倫敦直擊|百人中使館外聲援被告 「洋粉紅」鬧事被捕後獲釋 前常委:鄒幸彤頻遭囚「水飯房」  好孤獨好慘
2025 年 11 月 10 日
濤釋世界|香港的正體字還能「活」多久?
2025 年 11 月 10 日
圖解DATA︱柬埔寨跨國電騙集團瓦解 全球緝捕主腦凍結逾千億資金 港府反應慢三拍
2025 年 11 月 9 日

最多瀏覽

那些我在英國遇到的香港人|好識計數的司機(泰來)
2025 年 11 月 8 日
卡尼宣告加美經濟關係決裂  重啟與中、印接觸與合作
2025 年 11 月 10 日
柏林自由會議|蔡英文指民主體制正受威脅  強調台灣在民主陣營第一防線
2025 年 11 月 11 日
讀者投稿|在英國嘅籃球場上,我搵返自己 (Andy)
2025 年 11 月 9 日
讀者來稿|飢餓、反抗與尊嚴:一個流亡者在愛爾蘭聽到的回聲(TT)
2025 年 11 月 8 日

支持 《追光者》

按此訂閱

其他新聞

中文教育眼社群園地

中文教育眼|師資培訓不容忽視 海外需要「第二語言香港語文老師」

2025 年 11 月 10 日
中文教育眼社群園地

中文教育眼|True or False? GCSE中文考生都係華人?

2025 年 11 月 8 日
中文教育眼社群園地

中文教育眼|GCSE中文科:報考前必讀!英國會考中文科的深度指南

2025 年 11 月 2 日
上一頁 下一頁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追光者 Pulse HK》是一個全新的香港人國際新聞平台,為世界各地的香港人提供24小時新聞。

緊貼《追光者 Pulse HK》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