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車站性侵案曝光後,輿論焦點從案情本身極速轉向媒體報道方式。部分媒體與平台起初報道時,以「街友」、「邋遢」等字眼形容疑犯,並播放打格處理的監視器畫面,引起網民批評報道二次傷害香港女事主,且進一步污名化街友。台北市社會局與多位市議員其後緊急澄清,涉案疑犯不是列冊街友,有公民組織也呼籲,避免將暴力事件轉化為對弱勢群體的標籤與恐懼。
性侵案在上周四(9日)發生,到了前日(14日),Ettoday以「喬裝街友」形容涉案疑犯,指疑犯「台北車站公然性侵」,聯合新聞網、Nownews、TVBS、公視、官媒中央社之後亦陸續跟進,其中TVBS與公視更公開以打格處理的監控影片,引起網民批評媒體再次傷害受害人,完全罔顧受害人的情緒。
媒體起底「街友」 社會局急劃清界線
值得關注的是,媒體對「街友」的污名化。由於疑犯犯案時穿着「邋遢」,並與附近街友一同飲酒,媒體一度將他與街友畫上等號。台北市社會局昨(15日)澄清,查證後確認疑犯不是列冊街友。社工科長邱慶雄也呼籲外界,不要做不適當的連結,避免將街友污名化。
根據規定,民眾如果連續兩星期在公眾場所露宿,就會被列入街友清冊。台北車站周圍目前約有200名街友,社工每天探訪,政府跨部門每個月亦會進行聯合夜間探訪,加強相關管理及輔導。
各界籲媒體負責任報道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淑華透過社交媒體貼文,呼籲市民切勿轉傳或散布相關影片,避免對受害人造成二次傷害。
民進黨立委林月琴也嚴正呼籲公眾停止轉傳、散布現場影像,否則可能違反相關法令,也會對受害者造成二次傷害,更讓社會陷入恐慌與不安。她強調,案件應交由司法與制度處理,社會應給予受害人應有的尊重與保護。
關注無家者議題的民間團體「人生百味」也在網路發文,呼籲社會冷靜看待事件,「避免讓特定群體承受不實的標籤與污名」,並提醒外界,街友同樣是暴力事件的高風險受害群體,而台北車站是所有人的公共空間,安全環境需要各界共同守護。
衛生福利部也呼籲不要下載、重製、轉傳、分享相關性侵影片,更不要人肉搜索、討論、揭露受害人身分,否則可能會違法,最高可被判入獄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