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緊張局勢近期急劇升溫,路透社周二(22日)獨家引述消息指,特朗普考慮對全球向中國出口含有「美國軟件」或使用「美國軟件」製造的產品實施廣泛管制,從筆記型電腦到噴射引擎皆涵蓋在內,此舉旨在反制中國對稀土出口的嚴格限制。路透社引述多位知情人士透露,這一計劃雖非唯一選項,但若實施,將標誌貿易戰的重大升級,震動全球供應鏈。白宮與商務部均尚未回應,但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表示,反對美國的「單邊長臂管轄」,並誓言若美方推進,將採取堅決措施保護自身權益。
這一潛在措施源於中國於10月9日擴大稀土出口管制,包括新增五種元素(鈥、鉺、銩、銪、鐿),並要求使用中國材料的外國企業需獲北京批准,甚至影響半導體與國防供應鏈。中國主導全球90%以上稀土加工,此舉被視為對美國晶片禁令的反擊。而特朗普10月10日在社交媒體Truth Social上的威脅,宣布將對中國輸美貨物加徵100%關稅,並對「任何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定於11月1日生效。特朗普稱中國的稀土行動為「道德恥辱」,指其涵蓋「幾乎所有產品」。
雙方馬來西亞會談尋求降溫
為緩解緊張,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與財政部長貝森特於今日啟程前往馬來西亞,與中國官員會晤,討論稀土管制等議題。格里爾在CNBC節目中稱中國措施「極度激進」且「不成比例」,違反數月前中方維持高科技稀土供應的承諾,但強調仍有「良好著陸區」實現平衡貿易,避免中美脫鉤。貝森特則表示,會談旨在化解關稅威脅,並預測特朗普與習近平的關係將緩和。中國商務部確認透過現有渠道保持聯繫,但批評美方邊談判邊施壓,呼籲美國展現誠意。
特朗普與習近平的會晤備受矚目。格里爾確認,下週在南韓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議程中,仍保留兩人會晤空間,但需雙方互同意。特朗普近日表示,會晤將涵蓋稀土、芬太尼、大豆及台灣等議題,預測可達成「絕佳」貿易協議,但強調台灣領土野心不會與貿易讓步連結。中國外交部則表示,稀土管制非禁令,影響有限,並敦促特朗普避免關稅戲劇化。
此外,農產品(大豆)議題亦成焦點,中國自5月凍結購買美國大豆與高粱,格里爾指此舉蓄意傷害美國農民,美方將在會談中提出,並提醒中國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義務。同時,特朗普簽署與澳洲關鍵礦物框架協議,旨在多元化稀土,擺脫依賴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