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分別表示,中美雙方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經貿磋商中,就多項關鍵議題達成初步框架共識。避免了美國對中國11月1日實施加徵100%關稅措施,並緩解全球供應鏈緊張情勢。而特朗普與習近平預計於周四在韓國會晤時最終敲定細節。
當地時間10月25日至26日,中美經貿團隊在吉隆坡進行為期兩天的密集磋商。李成鋼會後對中外媒體表示,雙方就美國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措施、進一步延長對等關稅暫停期、芬太尼關稅與禁毒合作、擴大貿易規模以及出口管制等議題進行了深入、坦誠的討論。李強調,「美方表達立場是強硬的,中方維護利益是堅定的」,但雙方始終秉持相互尊重、平等對話原則,建設性地探討解決方案,並形成初步共識。下一步,雙方將履行各自國內批准程序,以推動協議落地。
與此同時,貝森特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 News)節目《This Week》連線採訪時透露,中美雙方已達成「實質性框架」,為特朗普與習近平下週在韓國的會晤鋪平道路。貝森特表示,特朗普的關稅威脅提供了「最大籌碼」,成功避免了中國實施稀土全球出口管制,並確保若協議維持,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將不會加徵。貝森特特別提到,「中國同意將稀土出口管制延後一年重新審查,這將為美國產業提供喘息空間」。貝森特指出,框架協議將避免100%關稅上調,緩解中美貿易戰以來累積的壓力。稀土方面,貝森特表示「中國同意延後一年實施新稀土出口管制」,視為中國重大的讓步。大豆議題上,貝森特樂觀表示,一旦協議公布,「我們的黃豆農民將對本季及未來幾年感到非常滿意」。暗示中國將恢復大規模採購,可能達數十億美元規模,緩解美國農業部門的財政壓力。
貝森特在採訪中提及美國國內政府關門問題,呼籲民主黨參議員合作,但這與貿易議題無直接關聯。李成鋼則感謝馬來西亞政府的接待,強調未來將加強溝通,為更穩定的中美經貿關係努力。
外界還關注中美雙方涉及互徵船隻停泊費用問題,但目前雙方暫無協商的具體進展公佈。
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均在第一時間發表評論中強調,中美兩國此次磋商成果來之不易,需要雙方共同維護。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赢,雙方應相向而行,珍惜每一次磋商成果,不斷積累互信、管控分歧。《人民日報》以「鍾聲」署名評論指,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反對「脫鉤斷鏈」,主張維護全球產供鏈穩定。新華社評論則呼籲美方落實兩國元首共識,拓展互利合作。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0 月 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