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層經濟貿易談判於25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展開,這是自今年5月以來第五輪高層對話,旨在緩解貿易緊張,為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在南韓的峰會鋪平道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率領美方團隊,中國副總理何立峰與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領導中方代表團。
會談首日結束後,美方發言人形容對話「非常具建設性」,雙方將於26日繼續討論。本輪談判聚焦關稅、稀土出口管制、農業採購(如大豆)和芬太尼等議題,雙方均展現對話意願。
首日會談氣氛「正面」、「有建設性」
根據路透社報道,美中官員在吉隆坡的會場(Merdeka 118大樓)進行密集討論,旨在避免貿易戰進一步惡化。中國商務部確認會談將持續至27日,強調雙方需「穩定關係」。
美國彭博社和新加坡《海峽時報》指出,會談首日氣氛正面,雙方同意繼續協商。特朗普在飛往亞洲行程時表示,「我們有很多要談」,並暗示美國願意在貿易上做出讓步以平息爭端。美國Politico網站指,特朗普公開表態願意向中國讓步,以穩定貿易戰。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24日例行記者會上,重申中方致力於「對話與和平」。
美聯社報道,特朗普在專機上跟記者表示,「很有機會達成一項非常全面的協議。」他說,計劃與習近平討論芬太尼(Fentanyl)走私問題,以及中國未從美國購買大豆的情況。
特朗普補充說:「我希望我們的農民能得到照顧,而他(習近平)也有他想要的東西。」
然而,共和黨鷹派議員對特朗普政策表達擔憂。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國會議員私下敦促特朗普維持對中國強硬立場,避免在台灣、關稅和科技領域軟化。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特朗普在24日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將與習近平討論台灣議題,並強調「很尊重台灣」,但不會訪問台灣。此言引發華府智庫關注,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學者萊文(Levin)指特朗普的心思「難以捉摸」。中國《環球時報》前主編胡錫進在社交平台X發文稱「美國已無王牌施壓中國」,預測馬來西亞會談將見美方讓步。
中方鷹派李成鋼出席中美會談
早前傳聞指,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被更換,然而,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報道提及李成鋼繼續為中國副商務部長,而官方英文版中國日報《China Daily》在Facebook貼文確認李成鋼領導代表團抵達吉隆坡,路透社稱李成鋼與何立峰一同現身會場。《日本經濟新聞》和香港無線電視TVB 亦確認李成鋼參與第五輪談判,李成鋼自9月馬德里會談以來,一直是中美貿易談判關鍵人物,曾強調「穩定中美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