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後九個月,內政面臨重大挑戰。11月4日舉行的地方選舉中,民主黨大獲全勝,囊括紐約市長、維吉尼亞州長及新澤西州長等關鍵職位。特朗普5日公開承認選舉結果「對共和黨不利」,並將共和黨敗選主因歸咎於聯邦政府史上最長停擺,同時呼籲廢除國會「拉布式」辯論(filibuster)程序,以推進立法。
同日,美國最高法院就特朗普政府大規模徵收關稅的合法性展開辯論,此案被視為對總統行政權力邊界限制的重大考驗,將影響全球經濟。特朗普面臨黨內壓力、國內不滿情緒與兩黨對立的危機,聯邦政府停擺已進入第36天,經濟與民生影響持續擴大。
民主黨地方選舉大勝
2025年地方選舉聚焦紐約市長、維吉尼亞州長及新澤西州長等職位,民主黨候選人全面勝出,共和黨未能掀起預期的「紅潮」。選舉結果顯示,民主黨不僅鞏固藍州,還在紅州如維珍尼亞取得突破。美國公共廣播NPR分析指出,此次選舉五大要點包括:民主黨內不同派系(如進步派與溫和派)均獲勝、曼達尼勝選加深華爾街對「紅潮」的憂慮、賓州等地紅區改革通過,以及選民對特朗普政策的反彈和不滿。
特朗普指責政府停擺 呼籲廢除filibuster
面對選舉失利,特朗普5日上午與共和黨參議員共進早餐後公開回應,表示「民主黨勝選不利於任何人」,並將共和黨敗選主因歸咎於聯邦政府停擺。特朗普稱:「政府關門是共和黨失敗的主因之一,這是民主黨造成的,但他們卻沒有得到應得的責難。」並強調,停擺導致數百萬美國人失去糧食券福利、無數公務員領不到薪水,空中交通管制系統面臨壓力,特朗普敦促「我們必須讓政府重新運轉起來」。
特朗普同時呼籲共和黨廢除filibuster(拉布式辯論程序),稱若不如此,在剩餘三年多任期內,「共和黨將無法通過任何法案」。同時,特朗普斥責,民主黨連延長撥款法案都不願通過,更不可能同意其他立法。白宮發言人補充,特朗普也將敗選部分歸因於「自己未上選票」,並引用民調顯示停擺與特朗普缺席是兩大因素。
香港泛民曾用「拉布」戰術對抗親共勢力
「拉布」(filibuster)是一種議會拖延戰術,議員透過長時間發言、提出大量修訂或程序動議,拖慢法案審議進程,以爭取時間或迫使政府讓步。在香港,泛民主派議員於2010年代多次以「拉布」抗衡政府撥款與政改方案,例如2013年陳偉業、黃毓民就《財政預算案》提出上千項修訂,令會議連續通宵開議。
但自2021年修改《議事規則》及推行「愛國者治港」後,立法會主席可隨時終止發言、限制修訂,「拉布」機制幾乎被全面取消。政府停擺進入第36天 打破歷史紀錄
聯邦政府停擺於2025年10月1日凌晨開始,已持續36天,超越2018-2019年的35天紀錄,成為美國史上最長停擺。起因是國會未能通過撥款法案,民主黨要求包含移民改革及氣候資金,共和黨則堅持邊境安全預算。參議院已14次未能推進結束停擺的法案,兩黨談判陷入僵局。
停擺影響廣泛:約80萬聯邦員工無薪假,國家公園關閉,糧食券(SNAP)福利中斷,經濟損失估計達每日10億美元。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分析稱,此次停擺不僅最長,還可能是最具破壞性,影響2025年經濟復甦。白宮設立「停擺時鐘」網站,批評民主黨行動。
最高法院審理特朗普關稅案 考驗總統權力
同日,最高法院就特朗普政府徵收關稅的合法性舉行聽證會。特朗普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對逾100國進口徵稅,包括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暫緩一年)。司法部總檢察長D·約翰·紹爾(D. John Sauer)代表辯護,強調總統有權在緊急情況下行動。
大法官對特朗普律師提出嚴厲質疑,質疑總統是否濫用緊急權力。此案將考驗特朗普權力邊界,若判決不利,可能推翻關稅政策,影響全球貿易。特朗普未出席聽證會,幕僚團隊強調這是貿易歷史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