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周四(16日)公布一系列以慶祝美國建國250週年為名的大型建設與改造計劃,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在華盛頓特區興建一座仿效法國凱旋門的「獨立拱門」(Independence Arch),美國輿論,包括親共和黨的霍氏FOX電視新聞台也形容這是「特朗普拱門」(Arc de Trump)。
整體方案以「美國優先」與「偉大復興」為宣傳主軸,資金來源主要是特朗普支持者及多家私人企業的捐助,包括微軟、Meta、谷歌、亞馬遜及軍工企業洛克希德·馬丁等。除了拱門外,白宮內外也將進行一系列大規模改造,特朗普本人親自參與設計,風格明顯延續他在佛羅里達的莊園(Mar-a-Lago)那種充滿金色調與大理石的奢華美學。
「特朗普拱門」的設計由建築師尼古拉斯·夏邦諾(Nicolas Leo Charbonneau)操刀,預定地點位於阿靈頓國家公墓與林肯紀念堂之間的紀念橋圓環處。設計圖於九月初在社交媒體曝光,特朗普隨後轉發並表示將以此作為「進入美國首都的歡迎門戶」。他公開展示三種尺寸模型,並明確表態偏好最大版本。雖然尚未公布成本與工期,但他透露部分資金來自「宴會廳募款剩餘款項」。
白宮將變成金碧煇煌的總統官邸
與此同時,白宮將一改以樸實的白色為主調,改變成金碧煇煌的總統官邸。橢圓形辦公室將採用金色傢俱與義大利大理石地板。玫瑰園將被改造成鋪滿石磚的露台,新增的2,500萬美元宴會廳則用於舉辦大型國宴,並被特朗普形容為「展現美國威望的新象徵」。為了配合首都「美化」工程,市府亦開始清除遊民營地,引起人權團體指責其做法與北京「清理低端人口」如出一轍。
更具爭議的是,特朗普計劃在白宮西翼長廊設立「總統榮耀大道」,展示歷任總統肖像,其中包括他本人;前總統拜登的肖像則被替換成印有自動簽名的照片。
歷任總統對帝國式建築表示抗拒
許多建築與歷史學者認為,「特朗普拱門」的概念根植於帝國傳統。古羅馬與拿破崙的凱旋門皆為軍事勝利與個人榮耀的象徵,代表權力、征服與永恆。而美國自建國以來,政治文化一向刻意避免這類「帝王式建築」。華盛頓與傑佛遜主張以共和理性與公民美德為核心,公共建築應展現節制與理性,象徵制度的永續,而非領袖的榮光。國會山、白宮與林肯紀念堂皆以此精神建構,反映出一個以制度而非個人為榮的國家。
建築師批評動搖美國建築哲學
學者指出,特朗普的拱門若最終落成,將象徵美國從「制度共和」走向「個人帝國」。它不僅改變華府的視覺軸線,也動搖兩百多年來共和國的建築哲學。「一個共和國紀念原則,一個帝國紀念權力。」美國歷史學者強納森·齊默曼如此評論。他認為,特朗普的計劃正在以建築語言重塑美國的政治精神,讓公民的國家記憶逐漸被個人品牌所取代。
《華盛頓郵報》評論稱,特朗普的紀念工程「不是慶祝共和,而是慶祝統治者本身」。城市規劃師艾瑞克·詹金斯警告,拱門的落成將「破壞林肯紀念堂與阿靈頓公墓之間神聖的象徵軸線」,並「以個人榮光取代國家記憶」。藝術評論家卡茨比·李則指出,即使從古典建築角度看,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紀念設計也與美國傳統精神格格不入。
財政部將發「特朗普紀念幣」
與拱門計劃相呼應的,是財政部近日流出的「特朗普紀念幣」方案。該構想擬發行一款面值一美元的紀念幣,在正面印上特朗普的肖像,背面則是他高舉拳頭、配以「FIGHT, FIGHT, FIGHT」口號的浮雕圖案,作為建國250週年紀念。此舉被輿論批評為「貨幣上的個人崇拜」,因為美國自開國以來極少在流通貨幣上印上仍在世的總統肖像,以避免出現君主化的象徵。雖然白宮法律顧問聲稱現行法律並未明文禁止,但批評者指出,這明顯違反美國長久以來「公權力不屬於個人」的象徵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