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加拿大總理卡尼在韓國慶州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舉行首次雙邊會談,會談持續約39分鐘。這是中加領導人自2017年以來首次正式會晤,也是2018年「華為孟晚舟事件」後,中加領導人首度面對面正式交談,標誌著中加兩國關係出現重大緩和。
中加雙方重申願意以務實方式改善關係,並同意恢復各領域交流,推進解決經貿爭端。習近平當面邀請卡尼訪華,卡尼接受並表示期待成行。外界視會談為中加關係的「轉折點」。
會談概要與重點議題
根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及加拿大總理辦公室聲明,會談聚焦中加關係恢復與經貿合作。習近平表示,今年適逢中加建交55週年及戰略夥伴關係20週年,雙方關係呈現恢復向好態勢,符合兩國共同利益。習近平強調需建立客觀理性認知,從共同長遠利益出發,堅持互利共贏,拓展經貿、能源等領域務實合作;同時密切人文交流,厚植民意基礎,並加強在聯合國等多邊框架內協調,推動公正全球治理體系。
卡尼回應稱,加中長期保持良好關係,新政府高度重視對中關係,期待重拾建交初心,重啟合作。卡尼表示願密切高層往來,推進農業、能源、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在國際事務中加強協作,踐行多邊主義、維護自由貿易,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改革。
雙方同意恢復重啟各領域交流合作,推進解決彼此關切的具體經貿問題,包括農業和農產品如油菜籽、海鮮、電動車等貿易摩擦,共同推動中加戰略夥伴關係發展。卡尼形容會談氣氛「暢快」,並表示這是「轉折點」,很高興能直接對話解決問題。
會談前,卡尼在APEC峰會上表示,將與習近平討論「遠超出貿易的廣泛議題」,包括全球系統演變。他強調「距離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顯示對改善關係的積極態度。
中加關係歷史與貿易緊張背景
中加關係自2018年起陷入低谷,中美貿易戰打響後,加拿大應美國要求逮捕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中國隨後拘留兩名加拿大公民邁克爾·斯帕弗與康明凱,加拿大視為任意拘留。三人最終均於2021年釋放,但事件造成持久傷害。2022年,習近平在G20峰會公開訓斥時任加拿大總理杜魯多,進一步惡化關係。加拿大調查顯示中國涉嫌干預加拿大選舉,雖無證據影響投票結果,但加劇互不信任。
經貿方面,加拿大去年8月跟進美國,對中國電動車課徵100%關稅,並對鋼鋁製品加徵25%。中國報復,對加拿大豌豆、菜子油、油渣餅加徵100%關稅;對水產品、豬肉加徵25%。中國還對加拿大豌豆澱粉發起反傾銷調查,對油菜籽、鹵化丁基橡膠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油菜籽是加拿大對中國最有價值農產品出口,年值約50億加元(約36億美元)。這些措施導致加拿大農民損失嚴重,部分省份省長敦促卡尼降低電動車關稅以換取中國讓步。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王鏑表示,取消電動車關稅將開啟關係改善「春天」,並促使中國取消油菜籽關稅。卡尼政府視中國為「戰略夥伴」,而非前政府稱的「破壞性全球大國」。
學者:特朗普關稅迫使加拿大轉向中國
中加首腦會談引發國際關注。加拿大媒體如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及《環球郵報》均報道,這是中加關係「重置」,卡尼面臨國內壓力,如西部省份要求解決農產品關稅。中國官媒強調會談促進互利共贏。
專家就出現意見分歧,多倫多大學教授林妮特·翁指出,中國經濟放緩促使習近平重評對外關係,推動出口復甦。渥太華大學教授羅蘭·帕里斯稱,特朗普關稅攻勢迫使加拿大轉向中國,但特朗普是「隱形存在」,影響所有雙邊會晤。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徐晏卓表示,加拿大不太可能全轉向中國,因安全依賴美國並恐特朗普報復。加拿大以國家安全拒絕中國對自然資源公司收購。
此會談被視為中加關係新階段開端。卡尼表示,無預設方案,旨在經營長期關係。但貿易摩擦如電動車及農產品關稅需具體進展。隨著特朗普關稅威脅持續,中加合作或受美中競爭影響。中國經濟需求及加拿大多元化市場策略,可能推動後續高層互訪及協議。分析認為,人權及地緣政治分歧將限制深度合作,但經濟互補性提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