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獨立媒體人高瑜等多人證實消息,中共紅二代、前解放軍總參醫生羅點點(又名羅峪平)近日離世。羅點點是前公安部長羅瑞卿女兒,生前罹患肺癌,近日在醫院進行肺部處置時離世,終年74歲。她的經歷橫跨文革、六四與改革年代,長期關注公共議題,多名友人回憶她談及歷史時從不避諱,學者指出她在紅二代群體中屬少見的反思者。
高瑜於11月19日在海外社交平台發帖稱,她在前一日晚間聽聞羅點點去世,因未帶手機無法確認,次日得知消息屬實。羅點點已經患肺癌6、7年,在進行肺部穿刺時突然出血並窒息。高瑜說,羅點點擔任過解放軍總參第二門診部主任,六四後被審查半年,房間內堆滿煙蒂。
高瑜說,羅點點本身就是醫生,長期承受審查壓力,抽煙停不下來。她說羅點點的離世令朋友心情沉重。
羅點點的父親羅瑞卿曾任中國公安部部長、中央軍委秘書長和總參謀長。1965年被解除職務,文革期間遭到整肅,在北京301醫院接受截肢手術,赴聯邦德國海德堡骨科醫院醫治後康復。羅點點生前曾表示,父親羅瑞卿的手術方案由當年的中國總理周恩來親自決定,大腿骨鋸得極深,以至於無法在國內安裝假肢。羅瑞卿手術成功後突發心梗去世,當年外界傳出死於手術室。
高瑜還表示,羅瑞卿平反後支持胡耀邦推動「真理標準」討論,對子女影響明顯。
據公開信息顯示,羅點點在1980年代出版多本著作。工人出版社副社長兼副總編何家棟曾邀高瑜為其作品撰文。何家棟生前說,羅點點是紅二代中完成現代人格轉變的另類,其思想變化與家庭遭遇關連突出。
熟識羅點點的北京友人劉先生說,她談起文革與六四從不廻避,對「紅二代」的看法清晰,分得清家族經歷與個人立場,並提醒後輩不要把血緣當成資源。一名與她在80年代往來的王姓作家說,羅點點的作品敢寫,語句帶有傷痕。
羅點點與朋友往來密切。她曾介紹高瑜與其母郝治平認識,並多次邀請到家作客。羅瑞卿平反後居住在北京交道口的一處院落,是鄧小平的舊居。院內原有一片黃土地的停車場,羅點點曾想在院內開設文化人咖啡館,但未獲總參批准。
何家棟生前說,如果羅瑞卿未離世,80年代的軍事格局「可能不是鄧小平與楊尚昆的組合,而是鄧與羅」。
羅點點轉業後與陳小魯(中共已故元老陳毅之子)共同創辦投資管理公司與「選擇與尊嚴」公益網站,推動「安樂死」,並參與臨終關懷座談。她在治療期間仍準備相關講座材料。
有北京知情人士說,羅點點在去世當日上午仍在微信群發消息,下午在動手術時突然出血,外界一度質疑手術是否存在疏漏,但院方未公開說明。友人說,羅點點上午還在群裏說話,下午即離世,在朋友圈中引起議論。
全國政協前副主席馬文瑞的女兒馬曉麗撰文悼念羅點點。帖文在社交平台流傳,引起「紅二代」與文化界關注。
高瑜的帖文披露,近年與羅點點聯繫較少,但在六四前後往來甚密。她說,自己第二次出獄後與羅點點有一段誤會,「那段事情我將來會寫」。
研究「紅二代」的學者廖添對記者說,羅點點屬於「紅二代」中罕見的反思派,其家族經歷橫跨建政、文革與改革年代,使她的政治記憶層次清晰。學者說,羅點點與陳小魯在六四後公開反對武力,是紅二代內部分化的象徵。他說羅點點的訪談與回憶可能成為研究文革與六四史的重要材料。
高瑜在社交平台寫下點點走好,說羅點點值得回憶的事情太多。羅點點的經歷與她在紅二代群體中的位置,可能在未來的政治記憶研究中持續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