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海軍第三艘國產航空母艦「福建艦」(舷號18)即將正式入列服役,預計入列儀式將於近日在海南省三亞市榆林海軍基地舉行。據多方消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很可能出席儀式,並在之後轉赴廣東省參加11月9日開幕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
衛星圖像顯示,海南榆林軍港觀禮台已搭建完畢,相關人員正在進行演練,三亞海事局亦發布航行警告,禁止船舶於11月4日至6日進入南海指定海域進行軍事訓練。軍事評論人士指出,系列措施禁令可能預示一場盛大的航母服役暨海上閱兵儀式,標誌中國正式進入「三航母時代」,提升南海及遠洋作戰能力。
習近平出席可能性高 衛星圖顯示儀式準備就緒
香港傳媒及台灣軍事專家分析,習近平出席福建艦入列儀式的可能性極高,這符合中國領導人參與重大軍事裝備服役的慣例。2012年遼寧艦在大連入列時,由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主持;2019年山東艦在三亞入列時,習近平亦親自出席並授旗。軍事評論員指,習近平極可能於11月6日軍事訓練結束後主持儀式,再轉赴廣州。
衛星圖像顯示,海南榆林軍港碼頭觀禮台已於10月25日左右搭建完畢,與10月4日影像相比,新增紅色觀禮台及周邊小型平台,人員方陣正在演練。台灣海軍前艦長呂禮詩在社交媒體分享相關影像,推測這可能重現2018年南海「神威2018」海上閱兵規模。三亞海事局發布的「瓊航警203/25」警告,指定海域從11月4日8時至6日18時禁止船舶進入,軍事專家認為這與福建艦服役準備相關,可能包括最後測試或閱兵演習。
「福建艦」於9月中旬穿越台灣海峽後,抵達南海進行最後整合測試,目前與山東艦並排停靠榆林基地。X平台用戶分享衛星影像,顯示福建艦甲板上停放J-35隱形戰機及J-15DT等機型,準備就緒。
「福建艦」技術規格與軍事突破
「福建艦」是中國首艘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彈射型航母,全長約316米,寬73米,滿載排水量超過8萬噸,採用常規動力系統(8台鍋爐、4台汽輪機),最高航速約30節,可搭載約70架艦載機,包括J-35隱形戰鬥機、J-15系列、Z-18F預警直升機及空警-600固定翼預警機。
其最大技術突破在於搭載電磁彈射系統(EMALS),配備3條彈射軌道(2前1側),這是全球首艘常規動力航母採用此技術,超越傳統蒸汽彈射,提升艦載機起飛效率。電磁彈射允許戰機搭載更重武裝與燃料,起飛間隔縮短至45秒,比美國福特級的60秒更快,並支援固定翼預警機,提升偵測範圍至500公里以上。中國《環球時報》報道,「福建艦」已完成三型機(包括J-35)彈射起飛與回收測試,證實電磁系統穩定。
在實戰力方面,福建艦補齊中國航母編隊三大短板:預警能力(空警-600延伸至500km)、聯合作戰(單艦支持3個戰鬥群)及遠洋投射。軍事專家表示,這讓中國海軍從近海防禦轉向藍水作戰,具備南海及西太平洋優勢。但美國前軍官指出,其甲板布局(降落跑道僅6度夾角、過長)可能限制同時起降效率,空中作戰能力僅達美軍尼米茲級的60%,需透過實戰訓練優化。
中國航母發展史
中國航母發展可追溯至1970年代,當時海軍計劃建造首艘航母,但受技術限制延宕。1980年代,中國購得澳洲墨爾本號等外國航母殘骸研究。
- 第一艘中國航母「遼寧艦」(舷號16,2012年服役):購自烏克蘭的瓦良格號改裝,滑躍式甲板,排水量約6.7萬噸,作為訓練平台,培養中國航母人才。
- 第二艘中國航母「山東艦」(舷號17,2019年服役):首艘國產航母,滑躍式,排水量約7萬噸,提升作戰能力。
- 第三艘中國航母「福建艦」(2022年下水,2025年服役):電磁彈射式,技術躍升,預示中國向核動力航母邁進。未來可能建造第四艘,甚至核動力型。
中國航母從「零起步」到「三航母」,短短十年實現跨越,專家估計至少需6艘形成完整戰力。中國海軍現代化加速,但也引發區域緊張。國際觀察家將關注儀式後福建艦的部署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