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中史科今年有題目要求考生分析「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兩場政治運動的效果,考評局在最新出版的《試題專輯》指出,大部分考生作答時只提及「負面效果」,無提及「正面效果」,認為考生未能掌握題旨。考評局評核發展部前經理(歷史科)楊穎宇批評考評局在該試題誤導考生,又質疑局方對兩場政治運動的理解比中共更左傾,認為公平起見應將今年中史科考試結果作廢。
今年 DSE 中史科設兩卷,卷一選答部分有題目要求考生分析「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兩場政治運動的效果。根據考評局最新出版的《試題專輯》披露,有21.9%考生選答該題,根據題旨考生須從正負兩面分析。不過,局方指大部分考生只詳述兩場政治運動的負面效果,未有提及正面效果,認為考生在該試題只屬表現尚可。
考評局評核發展部前經理(歷史科)楊穎宇接受《追光者》訪問時批評,考評局在該試題誤導考生,因為題目是問兩場政治運動的「效果」,考生按道理只須依照史實作答就應獲滿分,而「大躍進」與「人民公社」運動在史學界已被公認為只有負面效果,即使是中共官方的歷史評價,也對該兩場政治運動予以否定。
大躍進引發三年大饑荒造成死亡人數以千萬計
根據中共在1981年第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1960年代「反右運動」、「大躍進」及「人民公社」的政策作出否決,點名指當時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因為「急於求成」、「沒有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和試點」,就發動了「大躍進」及「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令中國經濟「在1959到1961年發生嚴重困難,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資料顯示,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等政策造成中國在1959年至1961年爆發三年大饑荒,估計造成死亡人數由1,500萬至5,500萬不等。
楊穎宇認為考評局現時的說法,意味其對「大躍進」及「人民公社」運動的評價,比中共官方更加左傾,「還是局方係想批評共產黨嘅歷史評價有錯?呢兩件事都好大鑊喎!」他指考評局如想考生作答時提供對「大躍進」及「人民公社」運動的正負面分析,就應在出試題時註明答案須包括正負面效果,「依家夾硬要作啲正面嘢落去,你唔單止玩考生,亦係篡改緊歷史」。
教育局早前已公佈「優化」高中中史和歷史科框架,預告新課程將於2027/28學年在中四級全面推行,適用於2030年起的 DSE 中史科與歷史科考試。楊穎宇認為,今次中史科試題除了有替中共歷史「洗白」之嫌,亦有「超前部署」的意味,「關於中共嘅嘢,你依家要開始唱好,唔好等到2030年第一次考、2027年第一次教,你先至習慣呢樣嘢」。他不揣測今次評分方式是考評局管理層的意思,還是受到更高層次的影響,但相信如果是由香港本土訓練的考評局人員處理中史或歷史科試題,絕不會出現今次情況。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1 月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