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升0.2%後,《彭博通訊社》分析報道, 中國經濟正深陷一場不斷擴大、且自我強化的「通縮漩渦」,低迷的國內需求與空前激烈的價格戰,正從底層侵蝕企業利潤、中產階級薪資。有學者指,若北京仍拒絕大規模刺激家庭消費,中國恐步上日本後塵,陷入長期通縮的困境。
彭博分析了中國36個城市、近70項日常商品與服務數據後發現,物價普遍下跌,在67項追蹤項目中,有51項價格呈現下降,民生消費品與食品價格跌幅特別深。
分析指出,中國官方統計數據缺乏透明度,例如房租統計方法過時,可能導致實際通縮壓力被高估。同時,涵蓋上游工業的「GDP平減指數」已連續10個季度下降,工業原料多晶矽價格已跌至2022年高峰的1/5,鋼筋價格亦創8年新低,反映通縮在工業部門更為嚴重。
「殭屍公司」5年內暴增近倍
通縮漩渦形成一個惡性循環,理由是物價下跌,企業利潤也會相應下跌,造成薪資停滯,消費者更不願花錢,市場需求自然更低。彭博分析約6,000間中國上市公司後發現,虧損擴大、毛利縮水,企業營運壓力蔓延。其中,無法以利潤支付債務利息的「殭屍企業」比例,5年內從19%急升至34%。此外,超過1/3企業去年選擇裁員,資本與研發支出更是10年來首度下降。
通縮漩渦不僅影響中國本身,也對全球貿易夥伴造成衝擊,廉價中國商品大量湧向海外,壓低國際市場的物價。跨國品牌首當其衝,蘋果公司在大中華區銷售連續下滑,星巴克、萊雅集團、資生堂、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等在中國的業績均明顯衰退。換言之,中國的通縮漩渦正逐步將貿易夥伴捲入其中。國際貨幣基金(IMF)早已示警,中國今年通脹率平均將為零,是近200個經濟體中第二低。
中國學者警告:恐步上日本長期通縮後塵
雖然北京當局下令打擊「過度競爭」與「價格戰」,但政策重心仍放在科技、半導體與綠能等「戰略性產業」,拒絕向家庭直接發放現金。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朱天警告,若政府不盡快推動大規模刺激措施,例如投入5,000億美元發放消費券,中國恐將陷入長期通縮,並警告:「若物價連跌三年、通脹不回來,人們就會相信它永遠不會回來,屆時中國就會成為下一個日本。」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0 月 11
- 2025 年 10 月 15
- 2025 年 10 月 22
- 2025 年 11 月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