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警示、留學提醒,到最新宣布暫停辦理日本水產品進口手續,中國對日本的施壓可謂一浪接一浪,而這股政治漩渦近日也延伸到民間。北京有日本餐廳表示,近期預訂有一半被取消。日本媒體則報道,水產業界過去兩年已經意識到中國風險,「超前部署」分散市場與開拓通路,因此這次禁令的實際衝擊其實相對有限。
位於北京的知名日本料理店「東也」,店主谷岡一幸近期心情尤其沉重。他接受《全日本新聞網》訪問時表示,餐廳早已因為中國消費低迷而苦撐,不料過去一星期再收到12組、約40人的訂位取消,相當於整體預訂量一半。谷岡苦嘆:「今年能不能撐過去、明年是否還能繼續營業,已經到了關鍵的十字路口。」
相對於北京日本餐廳的叫苦連天,中國這次暫停進口日本水產的舉動,對日本水產業界的衝擊明顯減弱。《日本經濟新聞》報道,中國2023年8月因為福島核電廠排放核廢水,全面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後,日本水產業界已經醒覺到「中國風險」,逐漸將重心轉向美國、歐盟、泰國、越南等新市場。
業者早另闢通路 美歐需求撐起銷售
北海道別海町扇貝加工業者代表董事伊勢健,接受日本富士新聞網(FNN)訪問時表示,中國2023年全面禁止日本水產進口後,公司已另闢戰線:「包括美國、歐盟在內的全球及國內銷售通路,其實都已經穩定建立起來了。」
數字也在說話,農林水產省數據顯示,以地區分類的出口金額計算,2024年排名依次為美國、香港、台灣,中國排第4,南韓排第5,其中出口往美國金額為2,429億日元,香港也有2,210億日元,台灣有1,703億日元,中國只有1,681億日元。
美台越全面補位 日本出口反錄淨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台灣、越南這三個地區,對日本的進口額增加了702億日元,主要集中於扇貝等水產品;相對地,中國從日本的進口額則減少了689億日元,減幅同樣來自扇貝等水產品。換言之,日本從中國市場流失的份額,不但由美國、台灣、越南三個地區「補回來」,整體還出現大約13億日元淨增幅。
扇貝出口的市場結構也出現大逆轉,2023年中國的扇貝進口數目,佔日本整體出口37.6%,美國僅佔17.3%;可是到了2024年,美國的相關比例急增至27.5%,而台灣、越南和南韓三地合計的進口量,也佔日本出口總額43%。
日本水產業者:中國不可靠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噴火灣是北海道重要的扇貝產區,當地水產加工業者批評,中國的政策朝令夕改,將進口貨物當成政治工具。有業者甚至直言,「中國不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合作夥伴,只能視為眾多選項之一。」他們認為,現階段風險實在太高,過度依賴中國,只會破壞企業的經營基礎。
相關新聞
- 2025 年 11 月 19
- 2025 年 11 月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