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
自施政報告發表以來,坊間再度掀起討論樓價的熱潮。不少「行內人」甚至建議封盤,以便抓緊升浪。筆者認為,對林鄭這位幹練官僚而言,這是一次「成功的政策操作」,因她確實把部分市民的視線轉移,關注樓價是否再度攀升。
以下是一些香港房屋背景資料:全港約有230萬個住宅單位,其中55%屬私人住宅、35%為出租公共房屋及政府宿舍、10%為「居者有其屋」或類似計劃的單位。私人住宅中約10%為投資者持有的收租物業;換言之,市民擁有自住單位的比例約為55%,而仍屬租樓一族的市民約45%(包括公屋與私樓)。
1997年,董建華推出「八萬五建屋計劃」,希望10年後能達至八成人能居於自置物業,類似新加坡的模式。然而,他就任不久便遇上長達六年的經濟衰退與通縮,計劃最終無法實現。現今雖有約65%的住宅為自置物業,但當中10%屬收租用途,因此實際自住比例仍約55%。
林鄭提出的新政策是將「九成按揭」門檻由400萬元樓價提升至800萬元。即是說,有能力供樓者可借更多、付更多保費。按揭保險公司風險雖增,但可收取更高保費。例如額外兩成貸款,保費將增加約2至3%。政策實質並非放寬銀行信貸,而是放寬按揭條件,讓更多人表面上「有機會」買樓購置物業,由此製造了一種「政府幫你圓置業夢」的想像。
以現時利率計算,借款100萬元需月入約1萬元才符合資格申請按揭。若購置400萬元物業,借九成(即360萬),需月入3.6萬元;買800萬元物業,借九成(即720萬),家庭月入需達7.2萬元。換言之,受惠者主要是兩名大學畢業、工作5至10年的中產夫妻。他們以往負擔得起供款,卻缺首期,如今或可因政策入市。然而,問題在於——這批人會否在社會動盪下選擇入市?
吳明德博士
資深銀行家
《今天是禮物》專欄系列之前其他文章,請到《追新聞》網站瀏覽:https://thechasernews.co.uk/t/今天是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