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過補貼擴張、低價傾銷和掌控全球加工環節等方式,正在將稀土、鋰、石墨等戰略材料「武器化」,引起美國及其盟國的擔憂。多名美國相關企業負責人本周三(19日)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中國長期壓低價格已使非中國企業難以獲得資金投入,美國需在數年內迅速採取行動,否則供應鏈風險將進一步長期化。
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採取的並非商業競爭,而是國家主導的長期戰略。在美國國會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The 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CP)舉行的聽證會上,該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指出,中國在過去三十多年間通過整合上游資源、控制中游加工並壓低全球價格來重新塑造產業格局。他認為中國的行動具有針對性,旨在削弱美國工業基礎。
他說:「在三十多年的時間裏,中國攫取關鍵礦產行業的不同部分,裝填好一把上膛的槍,直接對準美國工業。」
穆勒納爾還強調,中國對價格的操控使美國投資環境無法形成。「當中國控制價格時,投資者無法做出明智決定,而我們將永遠無法擁有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礦業產業。」
委員會民主黨資深議員克里希納穆提(Raja Krishnamoorthi)則指出,中國正在重複其在光伏產業中使用過的三階段模式:產能過剩、低價傾銷、擠出競爭者後再武器化壟斷。
「他們將多餘的東西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口……把試圖競爭的非中國企業的立足點整個抽走。」
他補充說,中共不僅生產更多,還壓低價格以摧毀競爭者。「他們以不公平價格出售關鍵礦物,甚至低於生產成本。」
業界: 中國透過控制價格壟斷全球市場
來自稀土、鋰礦和永磁體產業的美國企業在聽證會上也表達了類似擔憂。MP Materials公司企業事務執行副總裁馬修·斯勞徹(Matthew Sloustcher)表示,美國目前面對的不是可以通過單一措施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套系統性挑戰。
「這裏沒有什麼靈丹妙藥。」他說:「委員會報告中的所有建議都很重要,都必須執行。」
Lithium Americas首席執行官喬納森·埃文斯(Jonathan Evans)則強調,中國顯然把關鍵礦物當作地緣政治工具,並通過人為壓價削弱美國供應鏈建設。
「中共將掌控關鍵礦物視為一種地緣戰略事務。」他警告說:「為了保持其主導地位,中國壓低了全球鋰價,以阻止非中國企業的投資,並阻止公共或私人資本進入市場。」
中國掌控關鍵重稀土的比例高達98%
Niron Magnetics首席執行官喬納森·朗特里(Jonathan Rowntree)告訴委員會,美國磁體產業對中國稀土的依賴正在構成嚴重的供應鏈脆弱性。他指出,中國在過去三十年以補貼與非市場結構支撐稀土磁體產業,已掌控全球約90%的稀土加工和磁體製造能力,關鍵重稀土的比例更高達98%。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必須積極發展替代技術與本土產能。
這場聽證會同時發生在中美關鍵礦物摩擦升級之際。美中磋商後,中國同意將該輪新管制的正式執行推遲一年至明年11月。
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上周發布了一份兩黨聯合調查報告,系統揭示中國如何通過國家力量操控全球關鍵礦產市場。報告指出,在關鍵礦產及稀土領域,中共主導下的中國政府已實施「協調一致、跨越數十年」的策略,控制從上游礦山開採、到中游冶煉,再到下游製造的整個供應鏈。
報告認為,這一過程不僅體現為資源競爭,更帶有明顯的地緣政治意圖,將關鍵材料視為戰略武器而非普通商品。同時,中國政府通過提供包括零利率貸款等形式的數百億美元補貼,支持其國有礦業企業在全球範圍內收購礦產資產,並通過國內法律和行政框架建立價格報告機制,從而使北京可以「提價或壓價」以符合該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