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文字大小Aa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離散・港情
  • 專訪
  • 評論
  • 社群園地
  • 專欄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文字大小Aa
追光者 Pulse HK News追光者 Pulse HK News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搜尋更多內容
  • 編輯推介
  • 港聞
  • 兩岸
  • 國際
  • 北美
  • 英國
  • 專訪
  • 離散・港情
  • 追光解碼
  • 圖解DATA
  • 評論
  • 專欄
  • 社群園地
  • 財經節目
  • Podcast
  • 關於我們
登入以瀏覽訂閱內容 登入
追蹤我們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兩岸國際編輯推介評論

不是短評|北京猛攻高市僅致短期震盪 自傷累積恐長遠遭反噬成定局?

求其
2025 年 11 月 26 日
分享
17 分鐘閱讀時間
分享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後在台海與安全議題上的鮮明表態,引發北京強烈反應。中國將她視為立場明確的「親美挺台」派,又認為她剛接任、政治基礎尚未穩固,是可以施壓甚至拉下台的對象,於是迅速施加旅遊警示與海鮮禁令等「經濟脅迫」手段,試圖引發日本社會對她的不滿。然而,這類以外部壓力改變內部政治的策略常出現「旗幟效應」,不但未必削弱別國領導人,反而可能強化其正當性。同時,長期經濟脅迫往往伴隨「制裁疲乏」,使施壓的一方亦承受極高昂成本。若對抗持續,最終受傷的恐怕不是日本,而是中國本身。

高市一向以強硬對中、親美與安全派的立場著稱,是北京近年最不願面對的日本領導人之一。中國的策略其實很清楚,就是在高市政權最脆弱的形成期,施加最大壓力,使日本社會感到震盪,讓她的民調向下滑落,進而引發自民黨內部的不安與逼宮。事實上,日本首相的政治生命往往不取決於人民是否憤怒,而在於黨內是否覺得她「太麻煩」或「太危險」。因此,北京押注的不是日本民眾,而是自民黨的內部力學,希望外部壓力能產生槓桿效應,並轉化為自民黨內的「換人聲浪」。

中國施壓反令高市民望上升

然而,一個出乎意料的現象正在發生。中國的施壓,本想削弱她,卻反而鞏固了她的正當性,讓高市更容易被視為「不向外力低頭的領袖」。高市的民調不跌反升,最新支持度高達 69.9%。這是非常罕見的情況,尤其是在強烈外部壓力之下竟然逆勢上升。這正是政治心理學所說的「旗幟效應(rally-round-the-flag effect)」──當外部威脅強烈而具敵意時,國民往往會更支持本國領導人,以展現一種「被欺負時的凝聚力」,亦即形成在同一面旗幟下的集體團結。

除了旅遊與貿易措施之外,中國亦利用社交平台與官媒敘事強化「日本經濟將被打垮」、「社會將陷入動盪」等論調,試圖放大日本民眾的不安,使社會輿論產生恐慌感,從而對高市的強硬外交立場產生懷疑。這種操作帶有明顯的認知作戰特徵。然而,日本社會的反應比北京預期中更冷靜。雖然旅遊、海鮮等產業確實受到衝擊,但並未出現中國敘事中所描繪的「全面動盪」。

日本多數專家與評論者認為,目前的壓力屬可控範圍,「痛」是存在的,但仍遠未至經濟崩盤或社會失序。有日本媒體評論甚至提醒,部分報導過度強調日本經濟的弱點,導致輿論走向過度悲觀,呼籲讀者不要被情緒敘事牽動,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日本社會並未陷入北京希望看到的恐慌氛圍。

「七傷拳」打對手同時傷及自己

中國目前採取的手段,從旅遊禁令到進口限制,確實能在第一時間打痛日本部分產業,但這些都是短期性的武器,傷害有限,而且會反噬中國自身。旅遊封鎖使日本觀光客減少,但同時也讓中國旅行社與航空公司失去收入;海鮮禁令讓漁港叫苦,但中國內部也需承受替代品供應不穩與成本上升;文化封鎖雖能釋放政治訊號,卻連帶削弱中國民眾與外界接觸的渠道,影響長期互信。這些制裁屬於典型的「七傷拳」:施壓者會在擊中對手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傷到自己。

反觀日本,其實握有真正具「決定性」的反制工具,只是還未亮牌。東京政界近來盛傳,日本可能使用的「殺手鐧」之一,就是停止供應高階光刻膠。全球最先進半導體製程所需的 EUV 與 ArF 光刻膠,幾乎完全由三家日本企業(JSR、信越化學與住友化學)掌控。如果日本啟動出口限制,中國的先進製程恐怕當場停擺,不是變慢,而是無法運作。中國近年塑造的「科技自立」敘事將瞬間崩塌。北京當然明白這一點,因此真正害怕的不是旅遊禁令失效,而是日本在美國支持下,真的考慮動用這招「致命」的殺手鑭。

這正是為什麼北京急於在高市上任初期,採取最大壓力的原因。若讓高市的政治基礎在三個月內站穩,日本政策的「反擊空間」就會快速擴大。政治學者Robert Putnam 的「兩層賽局理論(Two-level game theory)」指出,外部壓力能否成功,取決於國內政治是否願意配合。北京原本希望通過外壓刺激日本社會恐慌,再由自民黨內轉化為逼宮動力。然而實際情況卻出現反轉:外部壓力愈大,日本國內愈不願呈現軟弱形象;自民黨愈不敢逼宮,以免落入「替中國做事」的形象陷阱。愈打,高市愈穩。

高市捱過未來三個月或轉守為攻

未來三個月將是這場對抗的分水嶺。若高市成功撐過這段「新任首相最脆弱的時期」,局勢將全面反轉。首先,日本民意將進入穩定帶,對外部壓力的敏感度降低。國民會逐漸適應新的經濟環境,而中國的旅遊與進口封鎖不再造成政治傷害。其次,日本的政策選項將大幅擴張,不再需要被動挨打。

高市站穩後,有更多政治空間與正當性推動與美國、荷蘭的科技聯盟,包括重新檢視光刻膠出口、加強對中國科技的限制,甚至在東海與台海議題上採取更堅定的立場。最重要的,是中國自己也會進入壓力期。旅遊業者、航空公司、地方政府與進口商的損失會逐漸疊加,並開始回流到決策層,出現所謂的「制裁疲乏(sanctions fatigue)」。若中國的壓力策略在三個月內沒有成功見效,內部反彈可能會比預期更早浮現,北京反而需要尋找台階下,還要付出愈來愈大的成本代價。

因此,中國的策略必須建立在「速戰速決」之上。但目前的跡象顯示,這場策略正向北京不希望看到的方向發展。高市不但沒有被壓垮,反而因為外部壓力而更穩固。如果她成功撐過三個月的關鍵期,不只是中國的制裁難以再產生效果,日本的反制工具也可能逐漸浮上枱面。到那時,中國面臨的將不是「能否打倒高市」的問題,而是「能否承受被自己先前所打出的壓力反噬」。

相關新聞

  • 不是短評 |高市早苗「台海」強硬言論無彎轉   反映日本人對「永遠反省」的集體厭倦?
    2025 年 11 月 18
  • 不是短評・特習會|中共涉扮環保人士唱衰澳洲公司有前科 美澳稀土開發計劃恐存認知戰「死穴」
    2025 年 10 月 28
  • 不是短評|AI「食電怪獸」愈受歡迎愈燒錢  美中競賽鬥邊個撐得耐?
    2025 年 11 月 13
  • 不是短評|美中「新冷戰」比拼誰的未來更可信   最後還是民主 vs 專制競賽?
    2025 年 11 月 05
  • 中國再打經濟牌煞停入口日本水產  日媒:高市早苗或下月26日參拜靖國神社
    2025 年 11 月 19
  • 中國祭「禁日令」|日本商家:影響不大 保守黨:換走無禮中國客很值得
    2025 年 11 月 20
  • 中日交鋒|高市早苗稱立場堅定未變 美國務院對美日同盟承諾堅定不移
    2025 年 11 月 21
  • 港台被揭抽起停播日本動畫《工作細胞》 賴清德北海道帆立貝做午餐支持日本水產
    2025 年 11 月 20
  • 港府緊跟中國與日本「割席」惟力度輕 分析:擔心近選舉煽動市民對政府反感情緒
    2025 年 11 月 24
標籤:中國光刻膠兩層賽局理論制裁疲乏台灣旗幟效應日本水產
分享此文章
Facebook Whatsapp Whatsapp Telegram Threads Email Copy Link Print
上一篇 利世民財經短評|美國經濟K型兩極化 導致消費信心低迷但股樓價高踞不下
下一篇 中美元首通話・特稿|台灣主權地位敘事戰連環失守,習近平急了?

編輯推介

倫敦直擊.BN(O) 國會辯論|跨黨派反對「搬龍門」加辣 內政部褪軚:會再諮詢考慮豁免部分社群
2025 年 11 月 26 日
中美元首通話・特稿|台灣主權地位敘事戰連環失守,習近平急了?
2025 年 11 月 26 日
不是短評|北京猛攻高市僅致短期震盪 自傷累積恐長遠遭反噬成定局?
2025 年 11 月 25 日
利世民財經短評|美國經濟K型兩極化 導致消費信心低迷但股樓價高踞不下
2025 年 11 月 25 日
BN(O)國會辯論.專訪|理解港人感覺被背叛   議員James Naish籲先了解諮詢文件脈絡  「這是一場有關移民的全國討論」
2025 年 11 月 25 日

最多瀏覽

印度女子上海轉機被扣18小時 被指其出生地為「中國一部份」應領中國護照
2025 年 11 月 25 日
X平台揭中共大外宣真面目 毛寧翻牆美國 胡錫進「身處」法國
2025 年 11 月 24 日
廣州小學哄騙學童抽血 恐嚇不要告訴家長 學校推卸班主任工作疏忽
2025 年 11 月 24 日
評論|「5+1」方案改動所帶來的反思(任建峰)
2025 年 11 月 24 日
一男一女涉煽動罪被國安署拘捕 涉事者為葵廣食店「鳩戟」創辦人
2025 年 11 月 25 日

支持 《追光者》

按此訂閱

其他新聞

A1國際

特朗普稱俄烏和平協議「非常接近」 澤連斯基:準備與美方及歐洲磋商敏感問題

2025 年 11 月 26 日
A1兩岸

六四機密檔案曝光|38軍軍長徐勤先審訊錄影 揭中共調動坦克入城部署細節

2025 年 11 月 26 日
港聞

鄭伊健東京演唱會取消   主辦方稱「不可抗力因素」

2025 年 11 月 26 日
上一頁 下一頁
追光者 Pulse HK News

《追光者 Pulse HK》是一個全新的香港人國際新聞平台,為世界各地的香港人提供24小時新聞。

緊貼《追光者 Pulse HK》

《追光者 Pulse HK》擁有全部文章、相片及影片版權,未經許可不得轉載。